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笔
3  4  
乡村“糖人”
石头
乡居散章(选二)
我在晓起
城上
牛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在晓起
2013-11-02

    ■杨坚

    我在婺源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我选择去看晓起古村。在我的感觉里,到婺源不可不看晓起。不说别的,就“晓起”这两个字,便有无限的诗意和文化内涵。晓起村始建于1200多年前的唐代,传说该村的始祖汪万武逃避战乱到达这里时天刚破晓,惊魂初定的他把家族安顿下来,大家问他这里该叫什么,他想了想说就叫晓起吧。在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们的生活规律,而拂晓即起,无论是秉烛读书或从事劳作,都是一种传统美德。

    从婺源县城到晓起,大概二三十公里。晓起村分下晓起和上晓起。上晓起的祖先基本上是做官的,下晓起上代大都经商。与众多徽州古村落一样,晓起村也有着自己的辉煌历史,因此,这里保存着不少精美的明清古建筑。那个上午我一直徘徊在下晓起,这里有宝耕堂、振德堂和百忍堂等,这些大房子格局恢宏开阔,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来晓起看徽派建筑我认为三样东西不能错过,一是门罩也就是大门屋檐下的砖雕,这些砖雕经历几百年风雨沧桑留存下来,其质地堪比玉石,作为砖雕的砖块烧制得太硬或太软都不行,太硬易在雕琢过程中崩裂,太软则经不起风吹雨打。其实,晓起村这些房子门罩下的砖雕,已经突破简单的浮雕和镂雕工艺,亭台楼阁,人物故事和画面等,是如此的精美,不愧为中国砖雕一绝;二是大门口台基上石浮雕,无论是花鸟或动物,线条粗壮明快,寓意深远;三是房子里面的雕梁画栋,特别是那些窗棂屏风的精细处,展现出来的超高木雕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婺源旅游公司在一说明指示牌上说,这些雕塑写出了封建社会商人在悲哀与无奈中那执着的追求。我不明白,这难道仅仅只是人生悲哀与无奈中的追求?这些镌刻在砖头石块木板中的美好祝福及寄托,是泽被子孙后代的梦想和希望;这些精湛的雕塑,折射了当年徽商的成功和辉煌,以及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

    我徘徊在下晓起村,巷道里那一块块大大小小铺在路面上的青石板,不知历经了多少代人的踩踏,挑夫从这上面走过,孩童和妈妈从这上面走过,爷爷和太公及曾经的达官贵人也从这上面走过……光阴就这样沉默寡言砥砺着青石板面,使其筋骨逐渐渗出直至裸露无余。俯视着那些纠结在青石板上的淡黄色如老农手背上瘦骨嶙峋的石筋,我被深深震憾了!我想,这就是岁月的沧桑和力量!

    在下晓起村,还有一大一小的古井,大的不足一米直径,小的不足半米,六七米深的井壁全部用青石嵌镶,井沿上青石被井绳勒出的深深印痕,如刀刻一样明显,这就是下晓起的“八景”之一,叫“双井映月”。此井历时千年,开凿于唐末宋初,我估计晓起村的始祖来到这里不久即开凿。大井饮用,小井洗涤,而且在大井上加上井盖锁定,清早打开后先检查井里的鱼活着没有,活着表示可以饮用。双井构造极为科学、安全和卫生,古人这些朴素的生活方式无不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共生共处。

    我没有想到,在下晓起古建筑之外,还有这么多古树让我遐想那些消逝了的时光。在这里任何一处山崖水边,我们都会与一株株古树不期而遇,尤其在村后的山岭上,数百株古樟、古枫和古楮林立,有的已经有上千年的树龄。特别是那株被村民称为“晓起神樟”的大樟树,一千多年了,依然枝叶茂盛,郁郁葱葱,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当徽州的歙县、绩溪、黟县等古村落里的古树,纷纷倾倒在历史的战火中或毁灭在全民大办钢铁的年代里,下晓起的这些古树却依然挺立,有人说是这株“晓起神樟”的作用和保佑。我想,这个神明,应该是生活在这里的世世代代村民。

    晓起,让我寻回了千百年的时光。

    我在晓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文笔 00005 我在晓起 2013-1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