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开启美术之梦
今年刚刚步入古稀之年的周明心先生,与艺术结缘已逾60载。岁月无声,却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迹。少年时偶遇的人、经历的事,让他此生与艺术难舍难分。
五六岁时,周明心就喜欢画画,脸盆上齐白石的虾、烟盒上的老鹰、火柴盒上的工农兵,可以找到的一切图案,都是他临摹的对象,用瓦片、砖头、木炭在地上或墙壁上不断地画。
当时,他居住在虹桥仙芝堂老屋,两位民间艺人又引发了这位懵懂少年对民间艺术的好奇和喜爱。一位是民间剪纸艺人王珠珻,另一位为民间雕花艺人徐宏山。当其他孩子专注于玩泥巴、打弹弓时,少年明心则专注于尝试着画画、剪纸、雕刻自娱。后来,他无师自通,靠 “偷”来的技艺,渡过五年多的雕刻生涯。他擅长雕刻现代样板戏人物,远近的雕刻艺人纷纷慕名前来请教,常邀他画样稿。少年明心将家具雕刻题材由古典人物向现代人物拓展,一时成为美谈。
上小学时,巧遇美术老师倪亚云,使他心底的艺术种子发芽。课余一有闲暇就往倪先生的办公室跑,一次不小心撞碎了倪先生用于教学的石膏像,倪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肯定他对美术的专注,耐心地辅导他学习素描。从此,他与倪先生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生情谊。1956年,倪先生调到乐清文化馆工作后,仍继续指导他学习书画,介绍他参加大跃进时期的墙头宣传画创作,带他到各种书画创作、交流活动现场观摩。
当一名专业画家,是明心的梦想。1961年,他考上了浙江美术专科学校附中,但在政审时因只专不红被取消入学资格,迫使他走上了民间艺术探索之路。几十年来,他从雕刻匠、墙头画创作员、工艺美术辅导员、文化员一直到文化馆副馆长、乐清市美协主席。虽与美术院校失之交臂,但他汲取民间艺术的营养,吸收乡邦的知名艺术家林曦明、周沧米、张龙光、王思雨、张侯光等先生的创作经验,寻求传统与现代结合,书画与剪纸相融,用笔墨和剪刀反映心事、表达情感,继续着自己的艺术之梦。
明心的启蒙老师倪亚云先生谈到他时说:“明心聪明、好学,早在60年代,一幅《红花满校园》就显示出他惊人的艺术潜质。几十年来,他坚持学习与创作,大胆变革,作品独俱个性,可喜可贺。”
倾情漫象国画创作
1997年,50多岁的周明心卸任市文化馆副馆长。退休后他将自己的原名明新改为明心,用 “明心见性”体现他退而不休的入世思想,同时将画室命名为醒梦斋,执著于漫画类作品的创作。 “活着、想着、梦着、醒着、写着、画着、苦着、乐着”,艺术笔记所写的这些字,可以说是他退休后的生活写照。
平时,凌晨三四点钟,他已在画室读书、思考、创作。他说这是最安静的时段,也是自己创作思维最活跃的时段,家人早上起床后,经常看到画室里满桌的画稿。他读书不仅仅限于艺术类书刊,杂文、散文、历史、文化、时事等均感兴趣。平时外出,他总是随身带着纸和笔,看到有特点的人、物或景,就及时画下来,听到或看到感兴趣的内容赶紧记下来。“功夫在画外”,读文章、读世事,成为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对于艺术创作,他专注、有计划,思路清晰,而生活中却经常犯糊涂,他的夫人董飞鸿说:“他只知道一根筋地搞画画,家里其他事都顾不上。”有时饭吃到一半突然重回画室,忘了饭还没吃完呢。出去买东西,经常边走边思考,结果空手而回。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正痴迷于思考和绘画而无暇他顾。
明心钟情漫画类作品创作,与他善于思考、善于洞察现实生活和讲求艺术创新密切相关。早在1980年,他尝试融合剪纸与漫画夸张、变形的手法,创作漫画剪纸,处女作《阴影》以二人肮脏交易的动态造型,揭示阴影的核心“贿”。作品发表和展示后引起观众共鸣,当时一位政协领导看后赋诗:“阴暗通道上,幽灵作伴行;买卖良心去,同进地狱门。”此后他创作了一大批漫画类剪纸作品,如《换换口味》、《啼笑因缘》、《镇宅之宝》等,并多次荣获金剪刀奖。同时,他开始漫画创作,如早期作品《妇假夫威》、《时髦的外衣》等均在报刊上发表,广受好评。这些尝试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也为漫象国画的诞生迈出了关键一步。
2002年他有感于社会上赌风较盛,尤为典型的是某些干部借赌捞钱,影响较差,创作了《大赢家》。该作品画面居中四个人神态各异,再配上打油诗“某君视察到基层,三个大款随后跟;现场办公麻将桌,三个输来一个赢;平时收钱叫受贿,这里送钱讲输赢;只缘浑水好摸鱼,皆大欢喜在基层”,并独创性地直接用麻将作为印章盖满画中。作品在温州展出时,很多观众绕有兴致地念起画面上的打油诗,在画作前不禁赞叹:“生动,真生动!” 并寻找作者要求合影。该作品将传统文人画“诗书画印”四大要素融入漫画,让人眼睛一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明心创作的第一件漫象国画。
周明心的艺术创作从早期的雕刻、宣传画、漫画发展到后来中国画、书法、漫画、剪纸等均有建树,而中国画和漫画是一直贯穿其创作生命的主线,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他把中国画、漫画、杂文、书法融合在一起,同时在画面造型上大胆“变形”、表达方式上大胆“变革”,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并命名为“漫象国画”。所谓“漫象”,同时也是取“漫写大千世象”之意。
读书、观察、思考、创作,是他的生活主题。别人不经意的一件事、一篇文章,经常成为他创作的灵感。一天早上,他看到一位老熟人下雨天撑着伞、牵着小狗站在路边,见他好奇的样子,那人自鸣得意地介绍:“我的小狗被我调教得很乖,从不在家拉屎尿尿。”这引发了他对生存环境的思考,创作了《鱼之殇》。目前,反映环境问题的《洁癖说》仍在创作过程中。
他为漫象国画所配的众多自治印章,“刻”出了自己的心性:写忧、花甲起步、白画也画、世象万千、往往三更、啼笑皆非、古今多少事等等。对于他执著于漫象国画创作,一些画友颇为不解:“漫象国画一般适合展览、媒体发表,经济收入少,创作需要反复思考、推敲,费时劳心,何苦呢!” 对此,他的好友、画家林宣文则表示赞赏:“明心智慧、勇敢,能坚持以作品激浊扬清、弘扬正气,难能可贵。”
展示漫象国画独特魅力
对于漫象国画的创作,明心遵循自己的准则,“重造型,深内涵;重文理,法自然;重个性,讲笔墨。”
“十年磨一剑”,苦心经营的漫象国画铸就个性风格。已故国画家王思雨曾撰文:“明心主攻漫象国画,其讽刺诲人暨深刻创意的微妙处,阅后让人忍俊不禁,常牵引遐思,弥得启悟”。
去年,他创作的《对人弹琴图》,在周昌谷艺术馆开馆时被征集并展出,画面上一头老牛泪流满面地弹唱:“子孙的耕地快要用完了,我们的末日就要到了。弹起我忧伤的琵琶,唱起那绝望的歌谣。”别具一格的内容和构图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品读着画作,不禁赞叹生动。但观众不知道,这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周先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为反映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他苦思冥想,一直没有头绪,一天深夜脑海忽然冒出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灵感的火花点燃了,连夜起床创作,完成了这幅《对人弹琴图》。
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成就了漫象国画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他创作的作品先后在浙江展览馆、浙江美术馆、刘海粟艺术馆、中国美术馆和瑞典斯德哥尔摩美术馆等地展出,多次获奖并受到媒体关注。
2003年,他有感于乐清禁毒工作足有成效,创作了漫象国画《大义救亲图》,当时分管政法工作的市委领导赵乐强看到画面上全家齐动员送亲人戒毒的生动场景,欣然在画面落款:“禁毒乃大义也,送子送夫戒毒,父母大恩妻子大爱也”。此画获浙江省禁毒漫画展金奖。
再如《猫话》,作品以小灰猫和送礼的鱼为主体,落款 “猫话”:“谁敢小看我,老虎大王也是我们科的”,形象的肢体语言和调侃闲章“正宗猫话”有机组合,成为佳构。2007年,此画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漫画展最高奖。
《老钟馗碰到新问题》画的是钟馗提剑斩鬼,却见女鬼裸体而跪,举金元宝为献。钟馗叹道:“世间自古鬼魅多,可真累煞钟馗乎?人说百鬼吾斩尽,眼前情景我苦奈何?”一幅生动的当今世象图。此作品初选中国首届写意画大展,《人民日报》曾在海外版头版刊登并配发评论。
一幅幅漫象国画,如一篇篇鞭辟入里的杂文,令人深思、反醒。2007年,全国廉政剪纸大展组委会专门向他特约创作十件作品入展并获最高荣誉奖——金剪刀奖,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纪委约请他创作一批漫象国画,用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面对各方反响,明心不禁感慨:“漫象国画创作需要过四关,即构思立意关、配文造句关、构图造型关、自我认可关。创作一件满意的作品,从构思到完成经常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真是苦乐参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直以来,无论寒冬酷暑,天未破晓,醒梦斋的灯光就会早早亮起,那是他在阅读世间百态,寻求漫象国画的继续突破与完善,用他自己的方式体现文化人的担当。
周明心原名周明新,1943年出生,现为乐清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省剪纸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人物画研究会、漫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
■南凝平
走进周明心先生的画室醒梦斋,犹如走入艺术大观园。墙上悬挂着几件他自己创作的漫象国画,画室四周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大小不一的小纸条,有漫象作品的构图稿,有创作计划、自我认知和艺术感想,而更多的则是各种社会现象的纪录及读书体会。小小纸条,诠释着周先生眼中的大千世界,叙述着他的艺术之梦。
白毛女新话
对人弹琴图
老钟馗碰到新问题
大赢家
三个和尚新篇
世间百态画中来
——周明心和他的漫象国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