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超市实行塑料袋收0.1~0.5元不等的费用时,部分商品包装却逆“低碳生活”而行,大玩精包装。记者日前走访了我市各大商场和超市发现,化妆品、酒、茶叶、保健品、零食等都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 商品身披华丽“外衣” 古人“买椟还珠”曾被视为“舍本逐末”的典型代表,在现代,用层层叠叠的华美包装,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外表的“痴迷”,无疑也相当于“买椟还珠”。 在市区一家化妆品柜台,记者看到售货员正在为一名顾客包装一套礼盒装护肤品,以一瓶化妆水为例,外面先是一层透明塑封,以保证其未被拆封;第二层是一个“贴身”的方盒子,避免与其他产品碰撞;然后与日霜、眼霜等产品一起放入礼盒装中,便是其第三层包装。而在礼盒外面,售货员还不忘再套上一个品牌购物袋,以方便顾客携带。 现在的零食销售流行所谓的独立包装概念,适当的独立包装无可厚非,但是有些零食的独立包装则有耗费资源的嫌疑了。记者在超市内看到一款儿童饼干的包装就称得上繁琐:先是一个纸盒装,打开纸盒装后是铁盒,打开铁盒是一层垫底蓝色塑料垫,里面还有一包包独立彩色印刷的不透明塑料袋装饼干。 在这些包装材料里,像是铁盒或者是纸盒的,还可以改变用途来放小杂物,但是对于难以降解的塑料,就只是完全的生活垃圾了,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市民认为过度包装没必要 随着低碳生活消费理念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消费时不仅只考虑“面子”问题,而更注重考虑产品的品质、绿色、健康和环保等。 “都搞不清到底是买商品还是买包装了,明明是一只手都可以拿走的东西偏偏内三层外三层地包了一大堆,完全不符合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低碳生活原则。”正在超市选购保健品的市民黄先生边挑选边摇头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商品过度包装情况,大多数市民持反对态度。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每到节日过后,家里都会产生许多商品包装盒,“这些花花绿绿的高级垃圾,扔了觉得可惜,留着又没有用处,包装简洁可以降低商品价格,消费者能直接得到实惠。” 家住银河花园的卓小姐则认为过度包装助长了奢侈之风。“现在一些商品包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豪华,有的甚至包装价值超过了商品的价值。‘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都是由消费者自己来埋单。” 新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 据悉,我国每年包装用品3000万吨,70%是一次性包装用品,使用后即变为包装废弃物,造成巨大的能源资源浪费,已不符合当今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为了整治商品过度包装之风,减少资源消耗,国家标准委制定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的国家标准已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对于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品、化妆品及其它食品的包装空隙率、成本及层数都分别做出了明确的限制说明。其中包装层数统一要求不可超过3层,酒水类商品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55%;食品和化妆品的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60%。 (李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