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吴赉仪 通讯员 章娴 时下,老年消费者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一些商家通过举办“免费健康讲座”吸引老年人,并大量发送赠品,取得老年人信任,有的还以先赠送后销售的方式向老年消费者推销各种保健品。这其中,可能隐藏着“陷阱”。 听讲座买了万元饮水机 前不久,家住大荆镇石门村的张奶奶高高兴兴地坐上免费专车去听讲座,一起去的还有邻居李奶奶等数十人。拿着免费礼品——一瓶洗面奶,张奶奶逢人就夸那健康讲座好,回到家之后硬是向儿子要了1万块钱,买了课堂上“老师”推荐一种宣称能过滤出含碱的饮用水的超小型饮水机。事后,张奶奶从电视上得知,这种号称能治百病的碱性水对身体不仅无益甚至有害,直呼上当。 半年花了20来万元 去年底的一天,一个20来岁的青年男子提了一大盒“保健药品”来到市区王大妈家,向王大妈推荐说这药吃了可以降血压、增强免疫力。王大妈胃不好,听了介绍后就花7600元买了一盒。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该男子每天给王大妈送两瓶水,说吃药要配这个水喝。半个月后,王大妈被说服,买了一个9000多元的饮水机。王大妈每个月去听一次讲座,每次回来都提着一大堆保健药品或保健仪器,一个月仅买药的费用就近3万元,半年来保守估计花了20来万元。直到现在,王大妈还对这些保健药品深信不疑,每天要吃6种所谓的保健药品。家人为此非常担心。 上百老人排队抽奖 8月10日上午6时30分许,市区一个巷口,一群老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排在队伍前面的卢阿公告诉笔者,大家在此排队等候听讲座、免费体验医疗器按摩,还有礼品拿,每天有很多老年人来排队,前一天人特别多,因为有抽奖,有一两百人排队,一个据称价值6000元的床垫被抽走。卢阿公花13880元买了一个医疗器,获赠了“价值6000元”的礼物,让他觉得很划算。他还透露,带一个朋友过来体验按摩可获赠一件“价值1000多元”的健康背心。 市民卢女士:前段时间我母亲的腿摔伤了,一个保健品公司的工作人员专门送花过来,让我母亲非常感动。母亲说她买保健品就是花钱买亲情。子女应该多关心老人,多提醒老人不要轻易相信这些所谓的保健品。 市民张小丹:我婆婆以前经常一大早去排队领礼品,然后买一大堆保健品回家,每个月平均要花3000多元。老年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容易上当受骗,一些老人身体不好,对健康很重视,那些赠品不值多少钱,但老人会觉得很划算。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些所谓的保健药品,很多只是食品,一些商家混淆概念,把保健食品当药品来卖,宣传吃了能达到什么样的疗效。群众如发现此类不合法的保健品,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市工商局:建议老年人到正规的保健品商店购买保健品。购买时认清包装上有没有正规批号,保留购买票据以便维权。如发现上当受骗,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 市公安局:老年人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对一些推销的形式产生疑惑时,要多和家人商量,有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咨询。 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目前我们通过老人协会的宣传,提醒老人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不要贪图蝇头小利,不要轻易相信此类讲座。此外,各职能部门应联合起来进行打击。 警惕三种骗术 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人员介绍了我市常见的三种商家推销保健品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健康讲座 这类行骗的最大共同点就是用“健康讲座”诱骗老年人上钩。针对老年人喜欢热闹的特点,专门邀请老年人参加,以免费专车、免费就餐等“攻心策略”,诱导老年人消费。讲座时间一般选在正常上班时间,使老人子女无暇顾及,并在会议中安排所谓的“医生”、“教授”、“专家”进行免费体检,并宣讲和推销产品。商家还抓住部分老人贪便宜的心理,准备小礼品进行抽奖等,引诱老人参加。老人先花钱购买保健品,除得到等值的保健品外,商家还分几次返给购买人现金和保健品,即购买人不仅得到了现金返还,还得到了超值的保健品,从表面上看像占大便宜,实际上却是上了当。因为标价每瓶上百元的保健品,真实价值可能仅为十几元。 提醒:要戒贪,不要被骗子们贴上免费标签的小礼品、讲座迷惑,许多所谓的健康讲座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方法,一旦发生商品质量问题,消费者难以找到他们。建议不要参与这类活动。 上门推销,夸大宣传 打着“高科技、绿色、环保、健康”等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老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行骗者一般为嘴巴甜、态度热情的年轻人,平日常到老人家里话家常、套近乎,逐步消除老人的顾虑,一旦老人买了昂贵的保健品后,行骗者就不再上门。 提醒:老年人在选购保健品和接受服务时,应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尤其是面对形式多样的推销方式,更要提高警惕。 为老年人义诊 以免费体检为由,编造谎言,推销商品。一些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公园、电影院、乡村大会堂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的方式,无中生有或恶意夸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从而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提醒:老年人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商店购买药物或保健品。不要轻易相信此类形式的推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