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古代最适合做什么官?
■青水
唐高祖武德年间,益州官衙里,皇甫无逸把苦心写了几天的表奏,反复读了数十遍,仍不放心,惧怕有误失,还令下属再三览读,检查错误,下属读了三遍,并没有不恰当的地方。终于,皇甫无逸把表奏密封好交给使者,令送往京城交于皇帝。然而使者上路后,皇甫无逸思来想去,总觉得自己有错误,又派人追回使者,又再次审查表奏。
这已经不是皇甫无逸第一次这样做了。每次都是这样,以至于每派遣一使者,就接连几天不得上道。
如此小心的皇甫无逸是官职低微的小吏吗?非也。他曾任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封滑国公,并且当朝皇帝李渊因为皇甫无逸是隋代旧臣,对他很尊敬礼待。对此,当时人不理解,史书称“议者以此少之”,意思是议论的人在这方面批评他——写个表奏,不至于吧?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皇甫无逸很有I人的典型特点:偏好自我反省、倾向于深思熟虑后表达。(I人的苦只有I人才懂)
在当下,“I人”与“E人”的讨论可谓热火朝天,已然成为网络热梗。I人和E人,源于心理学的人格分类概念,是MBTI人格测试中的两种性格大类型,I人和E人分别对应英文单词“introvert”(内向者)和“extrovert”(外向者)的缩写,常用于描述两种不同的性格倾向。
I人代表内向型性格特质,用于形容性格内敛,在社交中消耗能量、偏好独处和内心思考补充能量的群体。
E人代表外向型性格特质,用于形容性格外向,热衷于社交,倾向于通过与他人互动交流获取能量的群体。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E人更愿意通过社交吸取能量,I人则消耗能量,更享受独处。因而在工作中各有其优势:
I人更注重自我感受,擅长深度思考与独立工作,敏感细腻,决策前倾向周密分析;E人则乐于表达,喜欢与人互动,能迅速建立联系,擅长快速融入社交场合和处理人际关系。
虽然古时候还没有MBTI人格测试,但不同的岗位适合不同性格的人,在适配的岗位做工作才能如鱼得水、发光发热。
古代适合I人的岗位
御史大夫
铁面无私、明察秋毫的监察官
在唐代,御史大夫无疑是很适合i人的岗位,前面说的皇甫无逸就曾担任此职。
长官有大夫一人,从三品;中丞二人,正五品上。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丞为副。下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属;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属;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属。
职责有司法方面的,凡天下之人有称冤而无告者,与三司(御史大夫、中书令、门下省侍中)诘问;又有行政弹劾方面的,“凡中外百僚之事应弹劾者,御史言于大夫,大事则方幅奏弹,小事则署名而已”。
御史大夫需要公正刚直,“不讲人情”,同时能细致纠察百官罪恶。
I人皇甫无逸在担任御史大夫期间,奉命持节巡抚四川,工作能力相当好,史书写“蜀中甚赖之”(蜀中的百姓很依赖他)。
武德年间,蜀地刚刚归附,刑政未和,官吏专横放肆,赃污狼藉。李渊令御史大夫皇甫无逸持节巡抚,可以授任官吏。皇甫无逸宣扬朝化,严肃法令,蜀中很依赖他。皇甫无逸任职期间,闭门自守,不接待交游宾客,自己身边的人也不得出门。凡是需要购买的物品,都从辖境以外的州买来。每次巡视境内,需要的柴火都不使用百姓的。曾经夜宿人家,遇灯炷燃尽,主人将要续上,皇甫无逸抽佩刀割断衣服的带子作为灯炷,他的清廉正直就是这样。
这样的性格使皇甫无逸得罪了一些人,但也使他免于祸患。有族人皇甫希仁,是个小人,嫉妒皇甫无逸官高,便诬告皇甫无逸私下里派自己暗地和王世充沟通。李渊识出他的欺诈,说道:
“无逸在益州,极为清正。这大概是小人不喜欢,欲诬告他。这是离间我君臣,惑乱我视听。”
于是斩皇甫希仁于顺天门。
不久又有人告皇甫无逸暗地与萧铣交通,皇甫无逸当时与益州行台仆射窦琎不和,于是上表自理,又言窦琎罪状。李渊览表说:
“无逸当官执法,无所回避,必是邪佞之徒,恶直丑正,共相挑拨煽动。”
于是令刘世龙、温彦博审查此事,最终无证据而止,所告者问斩,窦琎亦被贬。李渊慰劳他说:
“你立身行己,朕是知道的。近来多诬告的人,只是正直以致邪佞憎恨罢了。”
适合E人的岗位
国子监祭酒
有教育热情与领导力的校长
同样是学识渊博,需要管理人才的行政岗,或许更适合E人。
战国思想家荀子,名荀卿,学问博大,善于辩论,来到齐国游说讲学,先后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
古时候在举行盛大宴饮或祭祀时,会推举一位年长德高的老者举酒以祭,称祭酒,因此成为对人的尊称,后来演化为官职名。
稷下学宫,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当时的“百家争鸣”,便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学宫规模宏大,在兴盛时期,曾几乎容纳了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其中有孟子(孟轲)、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驺子(驺奭)等人。因此,稷下学宫的祭酒除了学问渊博、能言善辩,还要主持“百家争鸣”的辩论,协调各学派的交流与争锋。
东汉有最高学府太学,核心官职为博士祭酒,负责太学教务管理与礼仪活动。隋唐中央官学,也就是最高学府正式定名国子监,最高长官称为国子监祭酒,并沿用至清末。国子监祭酒除了德高望重、学问渊博外,还需要主管教学,管理学生,主持礼仪活动等,需要频繁与皇帝、礼部官员、学者、学生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在祭祀、讲学等场合主持仪式,因而很适合学术型E人。
唐代文学家韩愈,史书记载其性格宽宏通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处于顺境(荣耀)还是逆境(困窘),都不会改变态度。同时,他很善于诱导勉励后辈读书人,招待住宿的后辈十有六七,即使有时自己早上的饭食都供应不上,也依然和悦自在,毫不介意。总共帮助内外亲属及朋友的孤女婚嫁近十人。(“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学生们都说:“韩公来担任祭酒,国子监不再寂寞了。”
在古代的职场中,I人与E人并非各自为战,互不相干,他们的性格差异反而像拼图的不同板块,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工作的进展,翻阅史书,无论是I人,还是E人,终归要有一技之长,人品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才能有所成就,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