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岁月:周行己的足迹与诗篇》 2025年08月27日  

  《柳市岁月:周行己的足迹与诗篇》

  ■刘顺平 文/摄

  一、初入柳市:寻求心灵的栖息之所

  在宋代的历史长卷中,政和丁酉年的风云变幻,使得周行己结束了在乐清的仕途生涯。他带着疲惫与思索,将目光投向了柳市这片宁静的土地,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篇章。

  当他踏入柳市,或许心中还怀着对过往的感慨,但柳市那独特的风情很快便吸引了他。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有的只是青山绿水间的宁静与祥和。那阡陌交通的田野,蜿蜒流淌的溪流,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仿佛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

  周行己在《迁居柳市有感》其一里写下了“缅怀彭泽令,从借剡溪居。水漫众流会,山连野径疏。”他以陶渊明和王子猷自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彭泽令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归田;王子猷雪夜访戴,随性而为。周行己渴望能如他们一般,在柳市这片土地上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那水漫众流的汇聚,山连野径的疏朗,不正是他心灵所追求的和谐之境吗?

  周行己不仅在柳市寻求内心的宁静,还与当时的文人雅士有着深厚的情谊。他对黄庭坚(鲁直学士)的推崇更是溢于言表。周行己七言古诗《寄鲁直学士》:“当今文伯眉阳苏,新词的砾垂明珠。我公江南独继步,名誉籍甚传清都。达人嗜好与俗异,谁欲海边逐臭夫。小生结发读书史,隐悯每愿脱世儒。几载俯首黉堂趋,争唼梁藻从群凫。野人鼓瑟不解竽,悠悠举目谁与娱。幸有达者黄与苏,谁复跼蹐如辕驹。古来志士耻沈没,参军慷慨曳长裾。相知宁论贵贱敌,诗奏终使兰艾殊。当时仲宣亦小弱,蔡公叹其才不如。乃知士子名未立,须藉显达齿论余。婴儿失乳投母哺,当亦饮食琼浆壶。”(注:鲁直学士即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居“苏门四学士”之首,与苏轼齐名而并称“苏黄”。“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又是北宋大书法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在这首诗中,周行己对黄庭坚的才华赞不绝口,表达了对其文学成就的敬仰,尽显文人相重之情。周行己撰《鲁直帖》诗:“秀润瞻眉宇,清真接话言。端能愈吾疾,已觉意超然。”

  二、潜心悟道:在宁静中追寻真理

  柳市的宁静为周行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思考环境,让他能够远离官场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

  “闭关非避世,为道久忘书。”他选择闭关,并非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真谛,追寻那至高无上的“道”。在这个过程中,他甚至忘却了平日里熟读的诗书,全身心地沉浸在内心世界的构建中。

  在《政和丁酉罢摄乐清寓柳市庄居和林惠叔见寄》中,他感慨道:“怀禄非其心,事君要以道。古来际遇间,每恨见不早。观其风云会,事业何草草。卓哉张子房,器博用殊少。恐量世主心,用此恰恰好。所以收其才,远从赤松老。富贵非利达,贫贱非枯槁。超超圣贤心,吾欣愿执扫。” 周行己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强调以道义侍奉君主。他回顾历史上的风云际会,对那些草草收场的事业感到遗憾,同时对张子房的智慧和器量赞赏有加,认为其能恰到好处地揣度世主之心。他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圣贤之心,这种对道与德的坚守,成为了他在柳市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三、生活波折与坚守:困境中的乐观豁达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柳市的日子里,周行己也经历了诸多的困难与挫折。

  《迁居有感示二三子》中,“闲居二十载,迁徙靡宁日。鸟鼠有巢穴,我居无定室。田园固所乏,婚嫁何当毕。贫贱难为好,仁义寡所匹。总总百年内,万事安可必。人生七十稀,我今五十一。齿发已彫丧,肌肉乏腴实。”这二十年来,他过着闲居却又漂泊不定的生活,居无定所,田园匮乏,婚嫁之事也未能圆满。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他深刻地感受到了贫贱的艰难,也意识到仁义之道在世间的难得。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固穷吾素分,苟得鲜终吉。余年当几何,任运非得失。”他坚守贫困,认为这是自己的本分,不贪图非分所得。对于未来的岁月,他选择顺其自然,不再过于计较得失。这种坦然面对困境,坚守内心信念的精神,使他在柳市的生活虽然充满艰辛,却依然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四、文化传承与影响:为柳市留下的宝贵财富

  周行己不仅在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上有着深刻的体悟,还为柳市的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永嘉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学术思想在柳市生根发芽。他倡导的经世致用、注重实践的理念,为当地的学子和文人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他的纸币准备理论更是展现了他在经济领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他所著的《厚沚集》及《后集》,凝聚了他一生的智慧和心血,成为了后人研究宋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文献。柳市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后街村横街旧有“周老爷殿”,20 世纪 80 年代迁至龙岗山。这座殿堂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敬仰和怀念,更是柳市文化传承的象征。

  他的女婿包汝嘉成为柳市包氏始迁祖,为柳市的家族繁衍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后枝繁叶茂,诞生了进士包履常、教育家包敬之、民族实业家包福生、包安尧等人物,为国家、地方作出贡献。

  周行己的存在,如同柳市文化天空中的一颗明亮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五、诗作传世:柳市岁月的永恒见证

  周行己在柳市期间创作的诗作,成为了他这段人生经历的生动写照,也是柳市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迁居柳市有感》其二中,“罗含亦有宅,洲渚启柴门。未足拒风色,犹堪隔世喧。卜居空著论,毕娶讵忘言。且折薛中券,相从篱下樽。”他以罗含自喻,虽然居住条件简陋,无法完全阻挡外界的风雨和喧嚣,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世俗的纷扰保持距离。对于未来的生活规划,他既有现实的思考,又有对真挚情感和简单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