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
回老家探望身体不适的八旬老父,村医看了没效果,于是去县医院。已有十几年没有光顾故乡的县城了,以至于竟不知去县医院的马路了。印象中,县医院斜对面是县一中,我的中学就在那里度过的。好在老父对县城最熟悉不过了,不断地给我指路。昔日的县医院两层旧小楼,另加好几排旧平房,如今被十几层的现代化的门诊大楼所替代。
从医院出来,我想去母校中学去看看,可对面却是一个大广场,第一中学去哪了。老父告诉我,早在十几年前,第一中学就搬到市郊了,在老父的带领下,我来到了新校区,眼前的学校让人目不暇接,比以前也不知气派多少倍。正值学生上课,大门紧锁,停留时,一位年龄与我相仿的农民跟保安说,他想给在学校寄宿制读书的儿子送些新衣服。此情此景,让我回想到三十多年前,我在县城读中学时,由于学习紧,乡村路途远,一个学期回不了家几次,于是,老父隔一段时间坐着班车给我送钱送物,这一幕好像就在眼前……
从母校开车不到10分钟,在一高楼林立的十字路前遇到红灯,坐在一旁的老父指着一栋十几层的大楼对我说,那是邮政局大楼。就是以前的四排楼邮电局?老父朝我点点头。正巧旁边就有一个停车场,我将车停在那儿,与老父来到了邮政大楼,只见里面收寄包裹、信函、邮政银行、卖手机的柜台……记得我十几岁时,每次来县城,四排楼邮电局非来不可,因十字路口四周有四栋楼房,被人们称为“四排楼”。那时候,县城里的楼房很少,来这里的人很多,也非常热闹。我小时候特爱看书,每次来“四排楼”时都要去一楼的报刊亭买书买报。我有好几个近亲在外省,经常给他们写信,来邮政局寄信必不可少,而且我在县城读高中几年,也经常给家写信要钱要物。
转眼午饭时间,老父领着我步行好一段路,来到一家肉包子铺前,老父告诉我,他每次来县城都在这里吃包子。并说我小时候特爱吃肉包子,于是每次上街都要买几笼包子带回去吃。我和老父边吃边聊,忽然,老父指着前面一个银白色的楼房说,那是老长江电影院……父亲的介绍又让我回到了儿时的年代,小时候,老父每次带我来县城时,由于我是个电影迷,每次去,我都要进电影院看一次电影,买一本《大众电影》,于是,老父办完了事就蹲在电影院门口等我……
如今的县城真是变化大,跟儿时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马路宽敞,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商场超市一个连着一个。我正准备叫老父带我去下一个地方时,老母亲托堂弟打来电话,叫我们快回来。“回去走北门巴跟头吧,”老父说。北门巴跟头?故乡小城有东、南、西、北四个门,因我家居住的村落位于北门方向,每次来县城都要经过北门。北门有一个商品集散地叫“巴跟头”,卖什么的都有。儿时,我们喜欢捕黄鳝,下雨天去捉鱼,那时候鱼虾特别多,吃不完老父来城里卖,有时候假期我们也来城里卖。逢年过节,采购年货都在这儿买,热闹极了。来到“巴跟头”,集散市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四层楼的大型集贸市场,老父领我进去买了不少下酒菜,意味深长地对我说道:“明天你就要走了,今晚和你几个叔叔们吃顿饭。下次回来我只要还活着,一定带你将新县城逛个遍……”
六月,最特别的一天,父亲节。六月,最温暖的节日,父亲节。六月的天,如父爱一样炽热,六月的风,如父爱一样安静。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自然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