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_b.jpg)
沙孟海赠胡宏远的书法作品,内容是孙过庭《书谱》的摘句“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繇)张(芝)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
桑梓不忘故人——乐清召开纪念胡颂平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4月7日,乐清市文史资料研究会、乐清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温州大学温州学研究院在乐清市图书馆举办纪念胡颂平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现将与会嘉宾讲话要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乐清市政协副主席、乐清市文史资料研究会会长何文军:
胡颂平先生作为乐清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以毕生心血构筑了中国现代学术史的重要坐标,更以赤子之心架起了两岸文化传承的桥梁。胡颂平先生以学术立身的坚守精神,铸就文化丰碑。他既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又是新文化运动的见证者,更以“事远则略,事近则详”的史家笔法,为中国现代史研究留下不朽篇章。
我们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以胡颂平先生的精神为指引,在传承与创新中开辟文化事业的新境界:系统推动先生著作的整理研究与学术阐发,将文教传统的精神基因融入城市街巷、山水肌理,借胡颂平、胡适等先贤的文化纽带,在两岸学术对话中播种共识,让历史的裂痕在文明交融间弥合生长,共绘中华文化赓续绵延的壮阔图景。
胡颂平侄孙、原上海社会主义学院教授胡公展:
我和五叔公胡颂平没见过面,他的故事是我父亲跟我讲的。我祖父胡颂同生于1885年,比胡颂平大20岁。胡颂平2岁时,其父亲过世。胡颂平对子女讲,我能够读书,能够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全靠我的大哥。我祖父行医有点钱的,一路资助他。他在虹桥高等小学没等毕业,同乡倪文亚带他到温州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就读。
1926年,他进广州中山大学就读。1927 年,他转到中国公学继续读书,1930年毕业,任教于上海新陆师范、敬业中学等学校。1933年,在同济大学校长室任秘书。1937年夏,朱家骅就任浙江省主席,秘书长伍叔傥推荐他到浙江省政府工作。此后的18年,他一直追随朱家骅做秘书,日后写出《朱家骅年谱》。
胡适是胡颂平在中国公学读书时的校长,胡颂平听过他的课。1957年,朱家骅请辞“中央研究院院长”职务,竭力说服胡适接任,并推荐胡颂平做胡适的秘书。这样子,从1958年到1962年,胡颂平当了4年胡适秘书。我们今天座谈纪念胡颂平,千万不要忘记他身后站立着一个伟人——胡适。
学者、特级教师黄玉峰:
北京图书馆保存着两封信。一封是胡适写给胡颂平的;一封是胡颂平回答胡适的。胡适的信里这样说:“颂平吾弟:日记整理之事。托付于你,我心甚安,此非仅为我一人的私事,实为保存中国现代思想之关键,望你以学术为重,勿以琐碎为苦。”
胡颂平的回信:“先生放心,我必以10年为期,将此书稿编撰完善,以告慰先生一生为学术为国家的苦心。”
这是两代人精神传承的对话,是传承思想之光的真实记录。胡适晚年还给胡颂平写了一封短信:“颂平,我一生所求不过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你若能将此八字传给后世,便是对我最好的纪念。”胡颂平将这幅字印在胡适先生的年谱上。抗战时期,胡适受命于危难之际,做了“驻美大使”,在美国做了400多场讲演,向全世界宣传中国,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功勋!胡适还有很多品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比如他的反省精神。在他们相处最后的4年多时间里,胡颂平整理他的文稿,照顾他的起居,记录他的一言一行,包括别人对他的批评,后来还为他编撰年谱。这是何等了不起的工作。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
3月29日,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在乐清开专委会,认为乐清在浙江省可以算“文学第一县”。10天之内在一个县级市既开文学会议又开学术会议,而且这个地方经济还特别发达,真是非常难得。
胡颂平先生,这个名字我是很早就知道的。30年前,我在杭州大学念研究生,因为对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等感兴趣,我的太舅公、宋史专家徐规先生(1920-2010)赴台湾参加学术会议时特意给我带了胡颂平先生编著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联经版)10册,这对于已75岁高龄的老教授来说并不轻松。记得太舅公把书给我时,特别告诉我编著者胡颂平是乐清人。胡颂平依照南宋史学家李焘的“事远则略,事近则详”原则,用长编体裁编著胡适年谱。值得一提的是,《李焘年表》系我的太舅公徐规先生研究宋史的处女作,亦是他的成名之作。该年表是他在史学奇才张荫麟先生指导下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于1943年获全国大学生毕业论文优等奖。
钱理群老师说做学问成功不成功,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就是后人在研究同一个人或一件事时,你的同类研究成果是否无法绕过。胡颂平先生编著的胡适年谱和谈话录,是研究胡适不可绕过的著作。在这个意义上,胡颂平先生是成功的。
温州大学教师陈通造:
我在工作之余开办了一个公众号“胡适评论”,欢迎大家搜索关注。因为有这个研究兴趣,自然就像孙老师所说的,胡颂平是一切胡适研究都绕不开去的。我们其实可以说,他的两部重要著作《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篇初稿》《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足以让他不朽。
我很早读到《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就对其中温润如玉的胡适形象感到非常亲切,而他与人交接,包括与他的学生打交道那种亲切又自然的风格,都在胡颂平笔下呈现得非常清晰,能够充分体现出胡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而这恰恰都是胡颂平先生的功绩。
胡适的年谱,1984年刚出版,温州籍考古学大家夏鼐先生花了20多天时间,一字不落地从头到尾读完,在日记里写到:“这书的后半,也是我所经历的历史。”这在史学研究中,是非常高的一个评价。《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经常出现温州和乐清,包括我们的方言和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我是温州人,读到这些片段,觉得很有意思。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桑梓亦不忘故人,世上有一个地方举行纪念胡颂平的活动,就在他的故乡乐清,这非常令我感动。
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张炳勋:
讲到胡颂平先生,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其伯兄——也就是大哥——胡公伯周。胡公伯周在我们乐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一生有“三个多”:看书多,博览群书;持论多,其能够读书读出经世;著述多,其著述相当宏富,可惜都毁于“文革”劫灰,诗集、文集已片纸无存。
伯周先生是反清志士,与同乡先哲邵杰三烈士共同谋划反对清廷。后来邵杰三牺牲,在虹桥有个邵杰三纪念堂,伯周先生撰述文章[1],表明其是一个反清的壮士。
以后借医济世,是乐清一带的名医,救活的人多多。胡伯周先生思想清新,其自是中医,但其对西医从不轻视,同时,其在西医界有好多的朋友,这在当时讲呢,极为难能可贵。
乐清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张志杰:
重估胡颂平晚年从事著述这种行为的意义。胡颂平的著述生涯是从五六十岁开始的。他从事著述的行为、状态,无论用顾炎武的“远路不须愁日暮”,还是用其自撰的“道远无须问昼夜”,来描述都比较贴切。在晚年,从自身工作经历中出发从事著述,很值得普通人学习。
开展胡颂平家族的研究。可以从胡颂平父亲胡子和这一辈开始搜集资料做研究。胡子和有5个孩子,3个儿子胡伯周、胡素观、胡颂平,2个女儿,一女嫁天成赵家,一女嫁芙蓉何家。胡公展先生的《归来依旧是少年》,对家族情况有过描述。胡氏家族近20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历史。
加强近现代杏庄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近现代以来,杏庄人才济济,诗书传家,涌现了胡开明、胡颂平、胡景韩、胡国光、胡奉尘等人。挖掘杏庄文化底蕴,助推乐清和美乡村建设。
基于以上认识,将胡颂平长兄胡伯周、儿子胡宏述等人资料也编入《胡颂平研究资料选编》。我们纪念胡颂平,可以从对一个人的研究带出一群人(胡颂平家族)、一个地方(虹桥杏庄)、一个时代(中国近现代)。至于怎样纪念?我们可以读胡颂平的著述,向胡颂平先生学习,把本职工作做好,在此基础上,把工作积累的东西转换为文本,力所能及做点文化积累。
乐清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原主任陈绍鲁:
2006年,胡颂平先生后人将他的99本日记手稿捐给北京大学图书馆,迄今已近20年。听说,这部分日记手稿已电子化,能否由家属出面去北大图书馆拷贝一套电子版,放在乐清图书馆供家乡人民研究使用?
颂平先生一生伺两主,在秘书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的《朱家骅年谱》《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其秘书生涯的心血凝结。这些编著,既是朱家骅、胡适之的个人生涯记录,也是民国、抗战、台岛时期的历史记录。上月,我见到一份老报纸,记述著名画家丰子恺二女儿丰林先与宋慕法1941年在遵义结婚,附刊一份74位参加婚礼嘉宾的签名,乐清的李瑜(子瑾)、胡颂平均有签名,可见胡颂平与丰子恺有交情。
乐清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副会长陈友中:
虹桥出了胡颂平这样一位高人。但这不是偶然的,他像树林中拔地而起的大树,有其非凡的环境和土壤。我向大家汇报几个数字,2012年,我编《虹桥名士选录》,从大虹桥区域选录279位名士,除了表格式的111位烈士外,还有168位作传略简介。望杏(杏庄)就有十多位入选该书:胡开明、胡景韩、胡宏远、胡维宽、胡宏楷、胡金发、胡行之、胡圣康、胡牧等人。
2016年,我为虹桥黎明公园写了副对联:
忆往昔望杏文风先乐邑,
看今朝黎明曙光照虹川。
温州大学温州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方韶毅:
以胡颂平先生对胡适研究、中国历史研究的贡献,就算是中研院、胡适纪念馆为他举办一场纪念活动,也不为过吧。但今天的座谈会是胡颂平先生家乡为他办的,就像刚刚通造博士所说的,胡颂平先生一直不忘桑梓,今天是桑梓亦不忘故人,令人感动,我为之叫好。
刚刚8位先生发言,我归纳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胡颂平研究史料收集的推进,胡公展先生介绍胡颂平生平、张炳勋先生介绍胡伯周轶事,都是很有价值的。我们还编了本《胡颂平研究资料选编》,虽然只有几十页,但收集了多篇胡颂平集外文,找到了胡颂平在省立第十师范学校读书时发表的文章,还收录相关研究文章。第二个方面是对胡颂平史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胡颂平写的几本书,对中国史学编撰范方式以及传记文学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开这个会,是要学习他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方法。
下步怎么做,继续做好胡颂平研究基础工作,比如收集胡颂平往来书信,重要的是把胡颂平日记整理出来。中山大学校刊、中国公学校刊可能有资料,还要收集散落在台湾报刊的集外文章,以及发挥乐清在地优势,收集一些家族材料。学习胡颂平研究历史的精神,坐冷板凳,踏踏实实,一点一滴推进胡颂平研究。借此推进乐清地方文化研究。加强胡颂平、陈正祥、叶永蓁等乐清名人研究,这些人后来都在海外,要解放思想,从文化角度来看待。(发言内容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