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雨花石 2025年01月17日  

  有感雨花石

  ■徐妙海

  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南京有事,特地去瞻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并买回一包由当地老人自捡的“雨花台雨花石”。由亲朋们拣挑去部分后,留下的以水养在一个瓷盘内,几经搬家,一直摆在案头。

  据传,南朝梁代的云光法师,在金陵(明代初改称南京)南郊山冈筑台讲经,感动了上天,落花如雨,着地成石。人称此地为“雨花台”,石子为“雨花石”。雨花石端丽多彩、质地坚实。

  解放前(1926-1949),雨花台是大批革命先烈被公开或秘密杀戮的场所。解放后,国家在这里建造了大型的“烈士陵园”。南京雨花石被赋予烈士鲜血的象征意义,代表爱国和革命的传统精神。

  上世纪末开始,社会上掀起了阵阵“炒”“玩”某些物品(如兰花、普洱茶、紫砂壶、名人字画、古瓷器、红木家具、秀石等)之风。雨花石也飙然升价,一颗小小的花纹精美的卵石,可卖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于是人造和冒名的假雨花石便混杂市场。假石形体匀滑、纹色冶艳,反使大批不专业的玩物者着迷。

  现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已载入史册,“炒”“玩”之风也趋消平,金陵名石(精美者)已还原于一般使人养性的赏物。一首名为《雨花石》的男女对唱歌曲,仍在高声赞美坚定的信念和真切的爱情。

  十三年前秋天的一个早晨,我面对案头的一盘“南京雨花石”,忽联想到当时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便有感凑了首《今晨观案头雨花石杂感》,调寄“五古”(入声通押):

  明窗映精瓷,水浸金陵石。

  石雅缘雨花,日月助凝结。

  各各显异彩,互契形相适。

  犹若天下美,齐赴眼前集。

  陵台石何灿?因溅先烈血。

  故国换新天,捐躯赋壮剧。

  忠魂留石痕,正气长不灭。

  静赏思翩远,精神自奋激。

  今随炒玩风,石市售高值。

  重利杂赝品,匀滑艳冶极。

  平世颓者生,耽乐求目悦。

  唯狎色中味,心与民生隔。

  星移俗情易,尊崇取舍别。

  珍物有深涵,由来看圣哲。

  直到甲辰腊月初十上午,在翻旧书稿时见到此诗,有兴随手抄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