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好
周行己(1067~1125),字恭叔,世称浮沚先生。祖籍瑞安。他是关中张载之学和伊洛二程之学在温州最早最主要的传承者,被尊为“元丰九先生”之一。他一生著作颇丰,对温州的学术发展特别是永嘉学派的发展影响极大,被后世学者尊为“永嘉学派开山祖”。他精通金融学,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提出纸币的发行准备只需三分之二,不需百分之百,成为“纸币准备理论先驱”。北宋政和七年(1117),周行己权知乐清,未几罢摄,迁居柳市,在柳市人文史上留下不可抹灭的印痕。
从瑞安到乐清
政和七年,代理乐清知县未久的周行己,又匆匆卸了任,带着书籍和简单的生活物品,迁居乐清西乡柳市。
这可不是周行己第一次搬家了。
周行己出生在瑞安县芳山乡周湾(今瑞安市芳庄乡行己村),少时与同里许景衡等私淑“皇祐三先生”之一林介夫先生。元丰三年(1080),随家人徙居郡城永嘉(今温州市区)。次年,随父周泳宦游京师。元丰六年(1083),补太学诸生。从学于陆佃、龚原“新学”。元祐二年(1087),改从太学博士吕大临“关学”。元祐五年(1090),赴洛阳受业于程颐,为程门著名弟子。
元丰至元祐,在京城最高学府——太学学习、研究“伊洛之学”的温州同乡还有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蒋元中、沈躬行、戴述、赵霄、张辉等人,他们学成回乡后,利用官学、书院、书塾等场所传授“伊洛之学”,为永嘉之学的体系化、学派化奠定基础,被誉为“元丰九先生”。其中,对永嘉之学贡献最大的当数周行己和许景衡,尤其是周行己,被后世学者尊为“永嘉学派开山祖”。
元祐六年(1091),周行己赴试汴京,登辛未科进士第。登第后,名动京师。时“三元”出身、曾任参知政事的冯京,了解到他知识渊博,年轻有为,且“丰仪秀整,语音如钟”,有意将女儿嫁给他。周行己却说,“吾姨母贫,女瞽,吾母虽不言,意已属,吾养志可也”,毫不犹豫地辞谢了冯家的美意,回家娶了双目失明的贫家女。周行己不攀高贵、不嫌贫贱,坚持娶盲女的做法,至今传为美谈。
周行己中进士后,迟迟未能得官。崇宁元年(1102),才正式被朝廷录用,任为太学博士。但他只愿分教乡里,以便养亲,于是奏请朝廷,改授温州教授,以学官身份在温州兴学、讲学。越二年,丁父忧。崇宁五年(1106),服除,任齐州教授。大观三年(1109),因其老师程颐遭御史毛注弹劾而受牵连,罢官。回温州后,在松台山附近建浮沚书院,招收生徒讲学。
政和七年,周行己权知乐清,没过多久就卸了任。此时,他已年过半百,仕途仍无大起色,心中不免萌生归隐的念头。
柳市,他来了
隐居,周行己选择了依山傍海、坐落在温州郡城与乐清县城之间的柳市。柳市因“市”而得名,到北宋后期,商品交易已有很大的发展,官方在此设“务”,为温州“六务”之一。
柳市距乐清县城不远,但水路不能直达(南宋绍兴二年乐成至柳市的水系始贯通为运河),山路又崎岖狭小,跋山涉水,对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的确要费不少的脚力。到柳市,一番收拾,总算有了安顿之所。空闲之时,周行己写了《政和丁酉罢摄乐清寓柳市庄居和林惠叔见寄》一诗。他向好友林惠叔寄去了新鲜出炉的诗文,也寄去了归隐的心迹。
那时的柳市,与海相伴,群山连绵起伏,河湖纵横交织,流水奔涌漫溢。周行己在《迁居柳市有感》中写道:缅怀彭泽令,从借剡溪居。水漫众流会,山连野径疏。闭关非避世,为道久忘书。乍惬幽栖趣,永斦尘鞅除。这是其一。还有其二:罗含亦有宅,洲渚启柴门。未足拒风色,犹堪隔世喧。卜居空著论,毕娶讵忘言。且折薛中券,相从篱下樽。大环境是“水漫众流会,山连野径疏”,小环境是“洲渚启柴门”,生活在艰难中穿梭。不过,这对周行己来说都是身外之事物,他将自己比作陶渊明、罗含,视幽僻之境为世外桃源,放下世俗杂务,一心“为道”“著论”,自得其趣。
与周行己超然心境相对的是其晚辈的担忧。周行己与失明的妻子独处洲渚,孤伶困苦,生活自然存在诸多不便。于是,他的弟子兼女婿、以明经授博士的包汝嘉,携带家眷迁到了柳市坊桥(后改称方桥),与岳父母邻近而居,方便照顾他们,以尽孝心。
四时更迭,节气转眼就到了这一年的白露,昼夜温差开始加大,早晚的凉飔穿过柴门,飕飕作响。周行己听着风声,心中升起无限感慨,提笔写下《迁居有感示二三子》:
四时忽代序,靡靡无停息。白露应节降,凉飔变晨夕。闲居二十载,迁徙靡宁日。鸟鼠有巢穴,我居无定室。田园固所乏,婚嫁何当毕。贫贱难为好,仁义寡所匹。总总百年内,万事安可必。人生七十稀,我今五十一。齿发已彫丧,肌肉乏腴实。固穷吾素分,苟得鲜终吉。余年当几何,任运非得失。
他感叹自己“迁徙靡宁日”“居无定室”的境遇,感叹“齿发已彫丧,肌肉乏腴实”的身体状况,感叹“余年当几何”不可预料的未来。虚龄五十一的周行己,或许有长住柳市的打算,就此以度余生,然而大才未尽施展,心中又有些许不甘。
寓居柳市的这段时间,周行己绝非“闲居”,著书立说、研究学问自不必说。按其习性,讲学传道,为年轻人解惑,也该是常有之事,至少包汝嘉及一些同门师兄弟,常会前来请教学问。
周行己不仅是永嘉之学奠基人,还是纸币准备理论先驱,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浮沚集》及《后集》。他迁居柳市,著书立说,并留下多篇与柳市相关的诗文,为目前所知柳市最早的文学作品,对促进柳市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虽然他居住柳市的时间并不长,但柳市人民没有忘记他,柳市后街旧有周老爷殿,20世纪80年代迁龙岗山,是为纪念周行己之所。再说其女婿包汝嘉,自从迁到柳市便定居了下来,成为柳市包氏始迁祖,此后枝繁叶茂,诞生了进士包履常、民族实业家包福生等人物,为国家、地方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