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水育仙草 ——记乐清市铁皮石斛行业协会会长宋仙水 2024年02月27日  

向员工了解种植情况。

宋仙水查看石斛生产情况。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孔丽琴/文 陈尚云/摄

  去年11月,铁皮石斛被纳入“食药物质”目录!这意味着乐清人期待已久的“铁皮石斛产业腾飞”梦想终于成真,“乐清仙草”迎来发展新篇章。

  在乐清,提及铁皮石斛,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深山育仙草的乐清市铁皮石斛行业协会会长宋仙水。自2009年重建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来,宋仙水致力于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的科技创新、文化挖掘、品牌创建以及营销渠道拓展,为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奉献力量。如今,乐清全市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已达1.2万多亩,其中近野生生态栽培3500余亩,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形成产销旅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造就了一条年产值超38亿元的农业产业链、一个5万多人的“共富梦”。

  人物简介

  宋仙水,1971年出生,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乐清市首批杰出人才、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首批林业乡土专家、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获得者等荣誉。

  用心呵护共富场景

  近日,位于龙西乡北垟村的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枫堂”)石斛工作室里,员工蔡阿姨麻利地赶制枫斗。在这个10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铁枫堂为村民们提供了空调、烤炉、桌凳等设备以及铁皮石斛等原料,村民只需按时来工作,加工出来的枫斗即可现场称斤记账。

  蔡阿姨是北垟村村民,有着十余年枫斗加工经验,每天可制作出一公斤左右的枫斗,每月可得加工费数千元。“在这里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且工作相对自由,工作生活两不误。”说起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蔡阿姨很是满意。

  北垟村种植铁皮石斛和枫斗加工历史悠久,但过去没有规模化生产,村民多是从种植户处拿来鲜条回家加工,存在效率低等弊端。自村里有了这家龙头企业后,村民们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安心加工,还免去了水电、空调等费用,非常便利。

  除了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外,作为当地共富龙头企业,铁枫堂还为部分偏远村庄或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来料加工”服务,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富裕。

  龙西乡村民小叶就选择在家工作。在一张木桌前,他和妻子正熟练地制作着枫斗。年幼的孩子在他们身边玩耍,患病的母亲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护着孙儿们。

  “多亏了铁枫堂,我们一家三代终于能团聚一起生活了。”此前小叶在外务工,有了孩子后曾一度进退两难,如果一家人外出生活成本太高,但与家人分离又实在难舍。有了铁枫堂的移动车间,不仅可以在平时照顾好家里老小,空余时间夫妻俩还可以制作枫斗,一个月有数千元收入。

  让山里人在家门口找到舒心工作,这是宋仙水多年来用心呵护的幸福场景。

  “我们一年大约有100多吨半烘干石斛鲜条供周边村民就近工作,每天派出两辆专车为村民提供上门服务,带动村民增收。”宋仙水介绍,为提高产品质量,铁枫堂打造了乐清铁皮枫斗省级非遗工坊,带动山老区3000多名农户从事铁皮石斛的种植、生产及加工,户均增收1.5万元,年创造超万个就业岗位,带动配套产业近8000万元产出。同时,铁枫堂不断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让员工持证上岗。目前,公司员工中已考取石斛加工专项职业技能中级职称者100余人、高级职称者30余人。

  传承接力“美丽经济”

  说起铁皮石斛,宋仙水的眼里放出了光:“有一次,有位领导来我企业调研,即兴作了句诗——仙水育仙草。这令我意识到,守护一株‘仙草’,成就富民产业,既是我的荣耀,更是我的使命。”

  宋仙水出生于中医世家。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其高祖父宋康池在大荆龙皮岙开设中草药铺。为解决野生铁皮石斛多而不宜久存的问题,宋康池革新种植和存放方法,使得铁皮石斛可以常年供应于市。

  后来,宋仙水的曾祖父宋万连随父经营中草药铺,开始较大规模地采集、收购、销售、栽培铁皮石斛,制作加工铁皮枫斗。草药店因经营铁皮枫斗而闻名,故将药店改名为“铁枫堂”。

  再后来,宋仙水的父亲宋启富创办铁枫堂铁皮枫斗加工厂,逐渐扩大规模,助力铁枫堂成为乐清乃至全国最早实现将铁皮枫斗远销东南亚的企业……

  在祖辈的影响下,宋仙水自小耳濡目染家族中医药文化,更是把传承百年老店、推动铁皮石斛产业发展视为己任。同时,他也清醒地意识到,当时的乐清铁皮石斛行业鱼龙混杂,缺乏行业标准,如放任之将难成气候。

  如何壮大家乡特色产业,成为宋仙水最关心的事情。

  2012年,在云南芒市召开的全国性石斛论坛上,宋仙水意外发现了许多乐清老乡的面孔。于是他试着给自己认识的乐清老乡发短信,邀请来参会的乐清同行于当晚在他入住的酒店小聚,共商乐清铁皮石斛产业发展良策。令他没想到的是,那一晚一下子来了90多人。经过一晚的促膝长谈,乐清铁皮石斛行业人有了重组行业协会和举办雁荡山铁皮石斛文化节的决心。

  同年8月,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协会重组换届,300余名“乐清石斛人”相聚一堂,共谋“仙草”发展,助力“美丽经济”。这年12月,首届雁荡山铁皮石斛推介会在温州召开,省农业厅、温州市政府及乐清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开幕式。2013年11月,首届中国雁荡山铁皮石斛文化节在乐清隆重举办。

  宋仙水连任三届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协会会长。在产业协会的引领下,抱团发展的乐清铁皮石斛人,告别了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模式,逐步走上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这些年,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怀下,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协会参与编制了《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制定了国家、省、温州市级的铁皮石斛生产技术规程和铁皮石斛花、铁皮石斛叶的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浙江省铁皮枫斗加工标准等20余项标准。同时成功申报中国铁皮枫斗加工之乡、国家铁皮石斛生物产业基地、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国家级金名片,竭力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产品质量。

  乐清还全面启动“雁荡山宝·石斛珍好”的区域公用品牌方案,挖掘品牌文化,提炼品牌核心价值,打造全国铁皮石斛行业标杆。雁荡山铁皮石斛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雁荡山铁皮石斛品牌评估价值18.74亿元,影响力排名全国第15名。

  与此同时,在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协会的助力下,乐清创全国之先,出台了铁皮石斛大棚保险方案、铁皮石斛价格指数保险方案和近野生铁皮石斛保险方案等系列政策性保险,为乐清铁皮石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该协会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林专业技术协会”“5A级社会组织”。此前,宋仙水和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协会分别被授于浙江省中药材行业协会20年突出贡献个人奖和集体奖。

  勇于弄潮开拓市场

  多年的产业发展,令昔日闺藏深山的“仙草”,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良方”,带动着无数个鲜活个体幸福跃迁。作为乐清市人大代表,经常可以看到宋仙水在两会上为“仙草”发展鼓与呼的身影。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宋仙水提出关于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议达20余件,得到了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

  宋仙水敢于为行业发展鼓与呼,亦勇于做时代的弄潮人。

  在位于乐清经开区的铁枫堂共富工坊直播区,古香古色的直播间内,主播们正详细地向屏幕前的各地网友介绍和展示雁荡山铁皮石斛,随即一件件石斛产品被销往全国各地。在电商的助力下,深山里的农特产品迎来了更广阔的市场。

  此前,铁枫堂创全市之先,与龙西乡9个村深化党建联建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国有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共富工坊”,让村民参与石斛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带动村民增收。同时,铁枫堂加大对网络电商渠道的投入,扩大直播团队规模,寻求与其他网红博主合作直播等模式开展带货,并联合乐清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举办和参与了“石斛共富直播节”“直播年货节”等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铁皮石斛特色产品。一系列创新的销售模式,在带动村民增收、助力山区共富中迸发出了意想不到的能量。不久前,铁枫堂铁皮枫斗共富工坊获评首批百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这些年,宋仙水坚持用品牌驱动企业活力,用“互联网+”的思维,全方面、多角度地挖掘仙草价值。在乐清石斛人的带动下,乐清铁皮石斛产业正从最初的铁皮枫斗加工,逐渐向中药饮片、保健食品、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等多个领域深加工方向发展。目前,乐清已创新开发了铁皮石斛药品、保健品、日化用品、食品等四大种类深加工产品100多种,种苗生产企业9家,年产优质铁皮石斛组培苗(含驯化苗)4亿多株。有机产品认证企业21家、森林认证3家,保健食品批文9个、GMP批文3个,为了抢跑“食药同源”赛道做好了充足准备。

  宋仙水深知品质的重要性,身先示范坚持将诚信经营和产品质量放在公司发展的首要位置,公司对石斛育苗、种植、加工等十几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把控。在他的带领下,铁枫堂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铁皮石斛重点研究室、院士工作站、浙江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和设备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全面开展对铁皮石斛产品的检验检测、质量监测和品质研究。

  宋仙水说,他将不忘初心,深耕铁皮石斛产业,为努力实现雁荡山铁皮石斛超百亿全产业链发展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