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考 2024年02月02日  
  ■高丕永 

  上海话的“大亨”,解放前指有势力的官绅、富商或大流氓,现一般指“大人物”。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下半年出版的《上海话大词典》认为:“大亨”一词来自英语。“亨”是英文“hundred(百)”的音译。原称有百万财产者为“大亨”,此后含义扩大化。2009年6月,海派女作家程乃珊女士在其博客上发表《大亨、瘪三、拉斯克与夯浜榔》一文,持类似观点。但是,笔者却认为上海话“大亨”不是来自英语,而是从宁波方言演变而来。宁波方言“大亨”,则从古汉语“大亨”一词演变而来。

  古汉语“大亨”,语出《易经》,意义为“大通,顺畅无阻”。如《易经·临》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句,孔颖达疏:“使物大得亨通而利正。”中国历史上,“大亨”还曾用作年号。晋代,公元402~404年,挟天子令诸侯的桓玄,把当时年号定为“大亨”。

  由于《易经》的广泛影响,加之该词富有褒义,寓意颇深,古人还用它起名。《明史列传第二十二》中记载有缪大亨其人其事。同样在明朝,嘉定有一任知县叫练大亨。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编撰的《万姓统谱》中,也记载了好几个取名“大亨”的人物。中国元代画史著作《图绘宝鉴》一书,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画家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俩有个家奴,高大肥胖,人称赵大汉。大汉长期为主人研朱调粉,耳濡目染,不但学会了画画,还擅长画青绿山水和神仙,画史上留名。大汉画画有所成就后,觉得自己名字很俗气,就改名自称大亨。

  由于时间的推移,古汉语中的“大亨”在方言里意义有所变化。宁波天一阁藏书《甬言稽诂·释流品》手稿中说:“俗有称地方豪酋为大亨者。”上海开埠后,随着大量甬籍移民涌入上海,宁波方言的“大亨”进入上海话,自然也是畅通无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