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西南大学文学院组织浙江乐清红音小分队来到乐清,开展以“红音传党史 非遗探新径”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一周时间内,队员们在活动中切实感受当地文化,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服务特长,为乐清市的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当年许多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我希望年轻一代能忠于国家,忠于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当天,浙江乐清红音小分队的9名队员来到了乐清城南街道新世纪花园的仇梅珍奶奶家中,从亲历者的口中聆听抗美援朝的故事。
队长章楚若介绍,采访当地革命老兵是团队了解乐清红色故事的重要一环,此外,他们还通过参观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博物馆,结合当地战斗遗址、革命文物和革命老区文化资源等,弘扬非遗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除“引进来”的聆听学习和实地走访实践,浙江乐清红音小分队还开展了“传出去”的宣讲活动。队员们不仅向青少年学生赠送红色书籍促进学习,还开展“春泥计划”,给当地留守儿童讲红色故事、教唱红色歌曲,将红色资源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起来,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
据介绍,参与活动的队员部分是乐清人,但他们分别来自文学院、新闻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外国语学院等7个学院。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提升了自身能力,获得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激励他们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增进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