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域附近巡逻的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仙溪镇横溪头是一处风景秀丽、水质清澈的网红打卡点,每到盛夏,大量游客在此地游泳,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可极少被人关注到的是,有一群人一直默默站在岸边,目光直视河面,一旦有溺水等突发事故发生,他们立即出手相救,全力保障游客的安全。他们就是仙溪镇防溺水志愿者。
目前,仙溪镇已发动乡镇干部、村(社)干部、网格员、警察等力量参与防溺水工作,每日轮岗开展重点河段(湖泊)巡防工作,每日投入人员不少于40人,提高预警防范能力,消除水域安全盲区。
避免悲剧发生
如果不是乐清市山岳救援队大荆中队的防溺水志愿者,发生在7月1日的这起溺水事件,很可能变成一场悲剧。
当天17时许,在仙溪镇南閤村桥头,乐清市山岳救援队大荆中队中队长、防溺水志愿者召集人章建会应邀正在拍摄防溺水宣传片。拍摄完毕后,他将身上的装备卸下,准备休息一下,却听到有人呼救。
“不好了,有个人掉进水里。”前来呼救的是一名村民,当时他在河边走,看到一人意外掉入河中。此地河水深4米多,落水女子在水面上扑腾,河水时不时没过她的头顶,情况十分紧急。
得知情况后,章建会赶紧往事发地点跑去。仅1分钟,他就跑到河岸边,此时已有2名村民下水去救,但因水性较差,距离较远,他们用尽全力,也没能顺利将女子救上来。
章建会赶紧一个箭步猛扎进河中,快速游到女子身边。由于女子较重,章建会从后背拉着对方,拉得很吃力,还喝了好几口水,终于将她拉上岸。
“当时她脸色发白,嘴唇发黑,手脚都冰凉了。”章建会心想不好,女子半只脚已踏进“鬼门关”,于是赶紧给她做起心肺复苏。随着一下下剧烈按动,三分钟后,章建会已体力不支,好在女子脸色开始红润,吐出大口河水,有了微弱的心跳。
体能到了极限,章建会只能短暂休息,指导村民接着做心肺复苏。可做了半分钟,章建会发现村民技术不到位,硬撑着继续做。“后来,我把食指探进她的嘴巴,想打开她的呼吸通道,让她把喝进去的水都吐出来。”章建会称,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食指被咬破,仍坚持着不放弃。
直到5分钟后,女子的心跳越来越明显,肢体反应也越来越剧烈,章建会心里有数,终于将她救回来了。此时,救护车赶到,将女子送往附近医院进一步急救。
事后,好消息传来,女子成功获救,且无大碍。“医生说我这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将她的肋骨都压断了,但也正因为方法正确,用力到位,才让她有了生还的机会。”章建会笑着说。
事后,女子家属也赶来感谢章建会。原来,女子是名语言障碍人士,当天在河边玩耍,手环被河水冲走,她下水去找,不幸滑入水中。
守护游客平安
“仙溪镇山好水清,很多外来旅游者很喜欢在这里游泳,但却忽略了野外游泳的危险性。”章建会说,连续几年来,志愿者们陆续在仙溪镇几大网红游泳地开展防溺水巡防工作,接连阻止了多起溺水事故的发生。“今年,仙溪镇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也加大了巡防力量,每天固定不少于9人在各处巡查。”章建会说,面对这样的重任,队员们都责无旁贷。
哪里游泳的人最多,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如横溪头网红坝、横坦网红坝、竹林露营基地、南閤石西湖、马鸣瑞村塞门潭等地,都是他们日常巡逻较多的地点。在安全的水域劝游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时刻提醒注意安全;而在危险的水域,则劝游泳者尽快离开,到安全的水域游泳。“只要有人下水游泳,我们的队员就出动到达现场,时刻准备守护游泳者的平安。”章建会笑着说,志愿者们个个都被晒得如同“煤炭”。
“7月13日,仙溪南閤,游客体力透支,被队员及时发现救上岸”“7月19日,仙溪横溪头水域,两名游客游泳体力不支,被女队员及时预警,一小孩落水,其姐去施救,被女队员朱菊萍和郑典云两人合力营救”……在章建会的小本子上,记录着一起起溺水救援经历,一个多月来,他们已在不同水域救起14人,获救者年龄最大的60来岁,最小的年仅3岁。
在章建会看来,发生溺水事故主要有以下原因:外来游泳者对当地河流溪水环境不太熟悉,并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这里的水较为冰凉,且水下暗流较多,尤其是一些人少危险的水域,如果游泳者高估自己的水性,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很容易引发事故。”章建会说,所以每一名游泳者,他们都会劝说对方准备好游泳圈等保护措施,在警戒线内游泳。此外,一些家长只顾自己拍抖音玩手机,忽视了身边的孩子,结果发生意外风险。在章建会看来,作为家长,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这尤为重要。
筑起安全防线
然而,志愿者的劝阻防溺水行为,却经常会引起少数人的不理解。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志愿者们心里都有一个念头:“必须说服对方。”
前不久,在一处极为隐蔽的危险水域,志愿者们发现一名来自温岭的游客正在下水游泳,立即用高音扩音器试图劝离对方。
“我在这里游得好好的,关你们什么事,用不着用喇叭来烦我。”志愿者们的好心,却被这名游客当成了打扰。但他们仍不放弃,在岸边介绍水下的危险性,还不忘一一列举溺水被救的案例……“当你觉得自己是个不怕危险的英雄,万一在这里发生事故,有多少人会嘲笑你。”当听到这句好心劝说时,这名游客这才醒悟起身,离开了危险水域。
“我们志愿者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甚至被辱骂时,早已见怪不怪,保持公益心继续做下去。”章建会说,志愿者们都是义务参加,每个人都有着本职工作,如他是一名村干部和网格员,队员吴丛满是建筑工人,队员金持吉是采药师傅,队员朱菊萍是学校后勤工作者。但一听到有任务,大家就立即放下手头的事,全身心投入到防溺水工作中。“我们不怕流血流汗,受伤也是救援中常有的事,但就怕群众们发生危险。”这个暑期,他们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防护线。
在日常的坚守中,也有令志愿者们感动的瞬间。一次,章建会救了一名差点溺水的少年,并将他安全送回父母身边。“他的父母感动得语无伦次,不知道怎么表达谢意,但眼神中传达的感激之情,让我很难忘记。”这让章建会觉得十分欣慰。
链接
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岸边巡逻的志愿者。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