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屋的时光里,太阳无遮无拦地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温暖而惬意。有一年,我得了牛痘,在农村,得牛痘是一件非常紧张的事,被称“做小客”。“做小客”很有讲究,手不能在水中洗,不能在外面玩,穿上厚厚的衣服,额头包着手巾,其他的事情也忘得差不多了,只是很清晰地记得,每天在道坦里晒太阳的时光,太阳很温暖。靠着西面猪栏的墙上,方凳、竹椅、一个乖巧的女孩。
在老屋的时光里,在晒棉被的日子里,总是让原本单调的生活变得丰盈而多彩。很好的晴天,天高云淡,太阳无遮无拦地照着,亦特别适合晒被子。
那时候,人单纯而透明,阳光照在身上,会发出晶莹剔透的光,三脚架上放着一条条竹篁,拿出一床床被子,晒在竹篁上,有的直接晒在长凳上,顿时,整个道坦开满了一朵又一朵红色热烈的花。
被面上印着硕大的花,有喜鹊站在花枝上,亦有蝴蝶在牡丹花上翩翩起舞,亦有丹凤朝阳……被面底色,大红、大绿,很是耀眼,阳光掉在上面,开出了花。在被子中穿梭,捉迷藏,咯咯的笑声在空中飞扬,跑累了,将头埋进晒在长凳上的被子一角,被子软软的,阳光软软的,像母亲的手掌心。温暖的被子温暖了整个冬天。
那时的乡村,嫁女儿,嫁妆最出彩的要数棉被。女儿出嫁前,父母就早早地准备好棉花,弹棉郞上门来弹棉花,弹棉花需要好几天,弹、压、磨、牵……手工制作棉胎技艺一共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新的棉花比较贵,为了节省,一般是新棉花和旧棉花混合,旧的棉花放中间,外面包着一层新棉花。
一条条新棉胎做成后,缝被子也是一项大工程,准新孺人会约上三五个心灵手巧的媛闺队,在家中收拾出一块空余的地方,摊上软簟。将被单铺在软簟上,放上棉胎再和上被面,被单要比被面大,随后,被单上翻,四周将被面包裹在中间,四个角折叠好。
一枚长长的针,穿一根长长的线,在被子里穿梭,线与被子摩擦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针眼的间隔为一寸至一寸半,手巧的人,针眼间隔几乎相同,没有尺量,全靠手感。
红红绿绿的棉被至少有六条或八条,霸气又耀人眼,新孺人出嫁时,乡亲们围着看,对着被子评头论足,喜气洋洋全在棉被里藏着。
大姐出嫁时,由母亲亲手做的一条夹花被特别引人注目,母亲纺好纱,在织布机上织了好多天,一块棉白布终于制作完成。靛青染料大镬里煎好,拿出父亲雕刻的花版,将棉布夹入花版中,在装满靛青染缸里几经浸泡、氧化,出缸后棉白布上印有花鸟虫兽等吉祥纹样。蓝天下,在道坦里晾晒的蓝夹缬被子随风舞动。往昔,会制作蓝夹缬工艺的大有人在,如今,蓝夹缬与乐清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乐清龙档、乐清首饰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誉为乐清非遗“五朵金花”。遗憾的是,我们都没有传承母亲的这项技艺。母亲将七个孩子拉扯长大,个个长得健康活泼可爱。每天洗衣服、做饭也是够忙,居然有时间纺纱、织布、纳鞋底,且无论是家务活,还是针线活样样精通。
二姐出嫁时,记得有八床新被,大红的棉被面已被绸缎所代替,被面的花开得依然热烈,牡丹或芍药,丹凤朝阳,被子里藏着母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爱。
如今,有阳光的日子,我特别喜欢晒被子,阳光照着,日子在棉被里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