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良 2023年05月05日  
  ■陈荣裕

  “的确良”是一种布料,现在的年轻人听了可能一头雾水。广东人译音为“的确靓”,又称“的确凉”“的确良”,它是中国服装史上的传奇,一度抢了“棉布”的风头,是共和国几代人的记忆。

  1979年,一部电影《庐山恋》横空出世,影片的主演张瑜、郭凯敏就是穿着“的确良”的衬衣,上演了拥抱亲吻等在当时非常前卫的恋爱镜头。更主要的是男女主角的的确良衬衫,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帅哥美女,如何进行爱情的追求,那轰轰烈烈的旷世奇恋,至今不能忘怀。那个时代的“的确良”,代表着时髦、档次,也象征着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更是姑娘小伙谈恋爱的标配。

  “的确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际上的新型面料,进入中国市场后只有家庭较为富裕的人家才能消费得起。当年,百姓普遍穿粗布衣服,容易起皱不耐晒,只有灰、蓝、黑色,褪色快,男女款式一个样,那个时候能有衣服穿也算不错了。当老棉布遇到了“的确良”,让大家突然见识到了世上还有这样好的衣服,除了耐穿、耐磨、耐皱之外,布质细腻一次熨烫成型,笔挺鲜亮,好洗易干,且能持久不褪色。“的确良”料子有天蓝、纯白、粉红等好看的颜色,带给国人的视觉冲击是很大的。

  1968年6月16日,上海红缨服装店有一批“的确良”衬衫上柜供应,造成了踩踏事件,最后一死六伤,死者还是一名40多岁的女教师。1972年从国外引进了大批量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上海第二合成纤维厂是我国首家专门生产“的确良”原料的工厂,全国各地到上海来的人也都把购买“的确良”作为他们的重要任务。

  当时的农村,能穿“的确良”的人有两种:一是吃公家饭的,如区委公社干部,打私办、供销社、粮管所、食品站这些热门单位上班的人。还有一种人,那就是正值成年的男女青年。那时,农村女孩子即将年入十七八岁了,媒婆们便陆续登门说媒,如果要是有人愿意送自己的相亲对象一套“的确良”衣服的话,那这门亲事基本上也就差不多可以定下了。逢上结婚大喜事,青年男女若能穿上“的确良”,大家羡慕得眼都直了,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和裤子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的确良”军装颜色鲜艳、不褪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除了爱国情怀之外,“的确良”也成为吸引年轻人踊跃参军的重要因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名军转干部到地方上工作,用安家费盖了漂亮的三层楼,独生子也照顾到地方国营企业上班,一家三口随军家属,生活条件较为优越。重要的是,孩子妈在部队还带回几块“的确良”衣料,说是给未来儿媳的见面礼。嗅觉灵敏的街坊媒婆,选中秀外慧中的她为相亲对象,军转干部孩子看到楚楚动人的美丽女孩,立马一见钟情。当姑娘的眼光扫到相亲对象,开始有点不屑,感觉还真不咋地,但男孩穿着顺滑、挺括的“的确良”白衬衫和蓝裤子,一身经典熠熠生辉!吸引了姑娘的眼球。媒婆手指着衣橱上叠着的一摞“的确良”布料,姑娘也把眼神移到了那海军蓝、陆军绿、纯白、粉红色的漂亮布料上,似乎发射着诱人的磁场!很快的,姑娘成了他的新娘,又成了孩子的母亲。历经多年后,她对闺蜜吐露了心迹:都怨自己当初没出息,短时期的物资优势,掩盖婚姻中的潜伏危机。老公依赖父母,似乎永远没长大。国营企业倒闭后,他不思谋职,颓废在家里,游手好闲,夫妻冷淡到无话可说状态,正因为当时条件要比周围的人好,一直违心地维持着这死亡婚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这些优势逐渐就消失了。当年,凭她自身条件,随便揪个男孩也胜过现在的老公,她恨自己涉世未深,几块“的确良”导致月老乱点鸳鸯谱。

  我念初中的时候,外公从事海上航运,经过上海给我带回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穿上分外耀眼。有个玩伴事先跟我套近乎,还送上一个小月饼,意欲借用我的“的确良”衬衫去春游,这是我平生首次接受人家“贿赂”,也算是最后一次。“的确良”衬衫太给我长面子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的确良”作为合成纤维织物,不如棉布料防寒,虽然耐磨,色彩艳丽,但是其最大的弊端就是透气性很差。夏天不出气了闷热,一出汗衣服就贴在身上看到皮肤,而且还容易带静电。尤其是雨天,紧贴在身上,既不舒服,又容易“走光”,男同志还不在乎,女同志可不行了,非常尴尬。

  因此,纯棉、棉麻、亚麻等布料优势越来越大。但是,这一生穿过的布料百种千样,唯有“的确良”给我烙下了深深印象。它不会消失,将永存在这一代人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