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乐斋名知多少(廿一) 2022年09月30日  
  ■张炳勋

  三瑞堂原在乐成开元巷

  民国吾乐北大街开元巷内号称“三瑞堂”,人文鼎盛,名动吾瓯。得名之由,系其先祖宋之忠臣洪皓,下有三子文名震天下,有“三洪”之称。吾乐洪邦甸亦诞三子,冀扬先声,袭用此名,含朂勉意。邦甸公字禹卿,清生员,系奉直大夫,曾任光绪《乐清县志》分校,急公好义,人誉之洪佛子。殁后赢得同人争献谥,曰逸曰靖,谓之逸靖。

  夫人邱氏,系纯玉明经之妹,籍隶邑东上庄。生而婉顺,好施与,凡亲戚贫乏有告贷者,必尽其欢以去,更推恩以及邻里乡党。尤洞明世变,知教育有补于国家,叔子国垣以事赴郡,见中、师两校经费短缺,归告母,拟各捐数千金助之,母颔之,且曰“此傥来物,只要用得当便好,何惜欤?”泽普菁莪,从此该校师生,当饮水识源流矣!旋国垣得获知县分发河南候补,母无不以清慎勤相朂。及民国,国垣以国会议员护法南下,又数载,每归省时必询时局若何,迨告以时不可为之处,母为蹙额咨嗟久之。

  其相夫积行,督子成名,监孙力学,评其满县少双寡二矣。

  尤堪大书该堂举行“诗钟雅集”,此为百花图中之奇葩,晕碧裁红,美不胜收,蔚为大观。时尝张楹联,首嵌“诗钟”,探志于后:

  诗事鼓吹,赴会翩翩关大雅;

  钟催斗捷,评章细细定魁元。

  昔贤作此,社规甚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系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其声铿然,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

  与会者主人之嗣君仲翰先生等十人,或入定如孤僧、或负手如闲客,尽运腹笥,各斗机锋。纯用嵌珠格,始拈阄,得马、山分嵌上、下联句末,评卷人将下拔置第一:

  天驷一声惊万马;

  昆仑馀脉孕诸山。

  继思撰为俪句,何不带地方风光?遂将“柳市”地名,分嵌联首,称之鹤顶格也。闻夺魁者之作曰:

  柳岸晓风醒宿酒;

  市桥斜日系归桡。

  句堪珍异,手抄成帙,题曰“贯珠集”。乃迭经劫乱,此录早散落耳。

  仲翰先生日肆于诗古文辞,一字锤炼,至再再三,甚穷日夕弗休。有警句云“洗钵池摇倒影僧”,诗人陈古痴特爱诵之,爰志以诗:

  摩诘诗中含画意,敦煌继起亦堪矜。

  寥寥七字工描写,洗钵池摇倒影僧。

  奈外侮频侵,该堂于壬午(1942)毁于敌机炸弹,沦为废墟,尤惨者四人罹难,世何扰扰,令人愤慨。

  百忍堂原在乐成崇礼巷

  吾乐乐成崇礼巷前有旧第,榜有“百忍堂”,贴有四言联云:

  九居世泽;

  百忍家声。

  溯其源唐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还,幸其宅,召见,问所以能睦族之道,公艺请纸笔以对,乃书“忍”字百馀以进,帝善之,命赐缣帛百匹。该堂主人张公谱名奎镳,字集禄,号叔云,一作旭云。尊人春轩太公系例监生,创设“永昇”南货号,颇具规模,崛起商界,每为人作“店保”,县署亦以该字号作保方为有效,致声名益震。乃长子冠玉笃志习武,技冠童辈,县案取全案第三,讵料十八岁殆亡,实惨剧也。遭此丧子之痛,神思恍惚,不问店事,改修净业,一意奉佛,致店倒闭。复被债主绑架,幸得解救生还。然忧伤攻心,无颜见人,仅逾数日,衔恨西归。

  叔云公少读私塾,遭此变故辍学,转赴温入“公和”出师挟艺归,应乐成徐浩如先生之聘,授制酱、酒法,代筹开张事宜,此即“益和”酱园也。一度合股经营,继得独力开张“新美和”酱园,价廉物美,业务大增,颇有积馀,遂于乐成十字街口购店一间,地理环境中心,人称龙穴之地。及民国三年,其胞兄云秋公署理湖南古丈县知事,挈其赴任财政科科长,深明官箴,廉洁持躬,一孚众望。乃该地匪势嚣张,竟攻克该县,署内上下如鸟兽散。幸其因奔嗣母丧早已离湘,免却一场惊险。遂重操旧业,该店重加开张,时立摸奖,人头攒动,别开生面。其广交游,贺幛甚多,中用鹤顶、凤尾两格嵌店名、人名联,颇具功力,联云:

  美酒酿冰壶,顿觉消寒临日旭;

  和羹原国器,敢云市隐笑风云。

  先生迭被举为县商会常务理事,勉勤尽瘁,多所展布。曾筹办物资展览,亲赴温邀约戏班及三轮车,于吾乐大街小巷首次出现三轮车,群表惊喜。且其善辞令,喜为人排解,得其片言,辄折服而散。

  尤堪大书者,其于民国十年(1921)特邀沪上技师李少堂夫妇,假张氏祠堂,传授制作花边技艺,此“旭记花边厂”以亏空告终,然为吾乐手工业生产之先声。前版《乐清县志》大事记已载,全条目录下:

  民国十年(1921),张旭云创办“旭记”花边厂,请上海师傅传授技术。

  及民国十八年,先生自黄华立向收租归,因饮食不慎,患有痢疾,缠绵病榻,直至弥留,神明瞭然,果于其择定八月初十弃养,年仅四十九。满堂诔句,内胞兄云秋出骨肉挚情,挽联二对,惜残缺不全,谨录于后:

  ……汝本知医,误投药石,数定不由人,怨复奚益。独最耿耿难忘,弱子幼孙,尚望椿庭长托荫……

  长兄死于痢,季弟死于血,汝竟犹以痢事亡。雁行又折翼,从此废读鹡鸰篇。

  又其长女彩莲字佩芳抆泪挽曰:

  父死太匆匆,不孝女兄弟嫂侄辈哀哀欲断;

  母在长耿耿,可怜婆伯叔妈亲眷戚戚难安。

  其夫人李氏出书香门第,精明能干,含辛抚孤,颐养天年,终年七旬晋三。

  其室名昭处世待人之道,幸各房鼎盛,存追远报本也。

  槐荫堂原在城南南岸

  吾乐王亦文先生,名骏声,籍隶吾乐南岸。命其居曰槐荫堂,源出宋王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旦果入相,所谓三槐植庭箕裘大儒,冀得此荫庇也。

  其尊甫海侯公,八岁入私塾,十岁失怙,辍学力耕,无须臾闲。唯好行实惠,凡津梁道路废坏者,必慨然佽助。尤注重教育,必践白屋出公卿,全力栽培诸子读书,终长亦文、仲益滔留学日本,三俊杰毕业法国巴黎大学,洵一门鼎盛。值公七旬华诞,二老雍雍,戚党谋制锦以祝嘏,中堂悬姻亲林子海容贺联:

  绕膝三学士;

  并头两寿星。

  联仅五言,言之真切,寿星当欣然晋一觞焉。

  先生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锐志培才,先后任省十中(今温中)师范部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省九中(严州中学)校长、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师范部主任、永嘉济时中学教导主任、乐清私立乐成中学校长等职,明敏和慎,甄陶有方,且著述宏丰,益增声价,早有定评,恕不再赘。

  其胞妹竹兰女史,系一助产士,技能精良,活婴多多。适文士叶伯孚先生,鸿案相庄。恨造物不仁,女史以心神过劳,致一病不起,年仅二十有八,先生身为胞兄,撰《哭亡妹竹兰》一文,一字一泪,不忍卒读。复奠以联录后:

  顾弟妹中,唯汝最为快活,夫妇有倡随之乐,翁姑复钟爱逾常。两家喜比邻,每当月夕灯前,团聚天伦,妙语时令吾失笑;

  逢乱离世,群季又各西东,狼烟方到处弥漫,柳絮忽吟成绝调。双亲已垂暮,那堪夏凉冬暖,承欢膝下,同胞偏少尔一人。

  讵料仅隔三年(1941),其萱堂叶太孺人弃养,陈子文可挽辞,颇为得体,诗云:

  瑯琊有母最贤明,夜织常闻机杼声。

  挽鹿期偕夫白首,乘风竞喜子成名。

  海疆变乱何曾已,佛国逍遥自不惊。

  济济群英来会吊,梅花时节素车盈。

  先生后为重兴吾乐教育,膺私立乐成中学校长。为缅怀因公殉职赵竞南校长,特建“赵公亭”纪念。并建“五松亭”,以供憩息。鼎革后悉县中校长赵鹤年积劳成疾,竟致辞尘,谨致挽联一抒胸臆。联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口碑载道,君可永垂不朽;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择善固执,我愿自力更生。

  时承老友金嵘轩校长眷注,为之安插温州中学职员。继以恶霸地主判其极刑,群表嗟惜。幸于1985年发文平反昭雪。其尊著《王骏声文集》上下两册列入《乐清学人文丛》,由令侄孙婿廖君意军编,早已梓行流传,足堪告慰其在天之灵也。

  咏莪堂原在虹桥瑶岙

  朱铎民先生,名镜宙,别署咏莪堂主人。父汇东公,慷慨任侠,以讼破产,家道中落。致其十二岁以前,时而樵,时而稼,时而饭牛,年十三岁始就外傅。及长,气宇不凡,坚欲外出深造,毕业浙江公立法政专科学校,崭焉出群,先后佐笔政于《天钟报》《天声报》《民信日报》《民苏报》等社,鼓吹革命,抨击时政,人所不能言不敢言者,先生乃淋漓痛快而出之。上峰鸷好杀伐,独其不畏淫威,概知胆识高壮也。后国学大师章公太炎肯下镜台,妻以三女穆君,顿声价倍增矣。

  其于民国廿二年(1933)任甘肃省财政厅长,免除茶烟苛杂,一废荒屯课重,民咸德之。后调长陕西财政,亲历西安事变,亦为和平呼号。抗战军兴,间关入蜀,十年天府,时与病俱。后被命为第八战区经济主任委员,因病力辞。

  后先生追念先德,拟于雁宕筑“咏莪堂”,并作记,开首云“先外舅余杭章君,为吾母铭墓之明年,镜宙将有事于家庙,请于君,君曰:孝莫大于尊亲,生以事之,死以葬之,祭之礼也。爰取‘小雅’蓼莪之义,题曰‘咏莪堂’。此即筑堂之缘起也。”

  先生将记分发征和,诸硕彦名流纷加品题,如章太炎大师号称“四大天王”之一弟子朱希祖先生题曰:

  千秋雁荡月,百代蓼莪诗。

  堂构能俱永,名声岂浪垂?

  王褒黄卷泪,束晳白华辞。

  锡类传嘉则,瓶罍愿不亏。

  与马浮居士齐名谢沉无量先生长句云:

  雁荡飞泉白练光,太丘隐德啓元方。

  贤声旧满青萝障,故里新成绿野堂。

  观志三年存謦欬,买田百亩奉蒸尝。

  蓼莪久废从君咏,忧国思亲转自伤。

  书法与于右任并称“南沈北于”之沈尹默先生题两截句:

  咏莪堂前风树悲,咏莪堂上补笙诗。

  空言继志知无益,立此乡闾百世师。

  雁荡山高飞瀑悬,此情无改视当年。

  莫言堂构寻常事,明发兴怀见子贤。

  吾乐黄公胥庵《慎江草堂诗》载“朱君铎民筑堂雁荡山中,榜曰‘咏莪’,寄题长句一首”:

  投簪却未下吴船,货殖何伤赐也贤。

  每咏蓼莪生我句,早悲风木失亲年。

  安排雁荡营祠屋,料理菟裘及墓田。

  自叹买山空有约,输君归日一邱专(注)。

  (注):昔与叔南约买山雁宕,至今蹉跎未果。

  该堂原座落其故居瑶岙金山山麓,后筹划在雁荡山西内谷天柱村七贤祠旁构筑,仍袭此名,并乞汪东作记。奈适战乱,物价飞涨,无力进行,徒成虚愿,而其岳父章公太炎题额已刻在该村村口(大坑口),为名山增一墨宝。

  意诚堂在柳市岐头

  吾乐黄华岐头,有堂名“意诚”,此出《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主人朱公棣庐,年登八秩,夫妇唱随谐欢,且兼孙曾绕膝,家庭如是美满,皆先前母一笃孝道所致也。母张氏,于姑病侍奉汤药甚周,迄未奏效,乃刲股以进,而姑竟不起,母亦忧悒长逝。后遣子石民一谒吾瓯大儒刘公次饶撰记,此即《朱母张太夫人纪德碑》,今尚存该村,并收入《厚庄诗文续集》。

  其子朱凯先生,别字石民,一作硕民,就读浙江省第十师范学校,夙知郡城中学堂监学石公聘南,在吾乡创办社仓、学堂,未尝不称公之德。今在校积劳成疾,于吾西乡失一健者,实吾邑之不幸,爰奠以一联:

  梓桑学务,赖先生提倡维勤。谁谓尽瘁云亡,凭吊唏嘘,回首前尘如杳梦;

  乡里耆英,叹频年凋零殆尽。此后新政迭举,维持推广,怆怀领袖更何人?

  先生夙志树人,曾任吾乐乐成模范小学校长。中饶智略,一启津迷,常举“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句,借作铭右,以期读书进德,成远到之器也。

  其非食古不化老学究,而是一逐新潮开明士。闻洪式闾博士旋里,曾组织学生代表到埠迎候,继请博士演说,吐语温霭,得沾溉矣。并博士分赠与会诸学子一本学生字典,足志鸿雪。另假期曾举办补习班,郑亦同、郑空性诸子均来就读,相与论文,绰有风致,且证薪传绵远也。

  乃政局纷更,谋位者多,妄肆蜚谗,天道终弗可问欤?先生气骨苍峻,不与小人争位,遂赋归焉。情之所触,咏诗寄怀:

  犁牛寄轭肩初卸,倦鸟还巢日渐斜。

  知否殷殷勤默祝,及门直上九云遐。

  先生淡泊,抱道自重。有人作嵌名联相赠,系七言,联云:

  民生国计存幽抱;

  硕望清声著暮年。

  其认为名不可倒置,且深感揄扬过甚,安有硕望清声,不足与外人道也。

  先生不获行远志,转而尽瘁梓乡公益。尤于故旧关情,怜其嗷嗷待哺,顿发恻心资助,录凤宕贫士谢诗如下:

  怜贫鲍叔本仁慈,屡屡分金不我嗤。

  记得旧春诗里语,囊金还有待分时。

  生计此时尚困难,无钱买米废朝餐。

  知君夙有田文量,剑铗铿铿敢再弹。

  后其勤修梵行,虔翻贝叶,于1971年归道山,年近九旬。踵继子孙,枝繁叶茂,世守先德,孕育远略,绵大雅于不坠,后先辉映,播乡邦佳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