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留住记忆和乡愁 2022年09月19日  
  城市更新,从来不是单纯的疆域扩张,而是传承历史创新未来的过程,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能量

  ■扶 青

  9月1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戴旭强开展“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动。聚焦《关于整体推进乐清老城改造提升的建议》,人大代表们围绕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开发、旧城南门片改造、旧城区交通治堵等内容建言献策,既有对老城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和思考,也有对政府工作的中肯意见和建议。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对乐清这样城镇化率较高的城市而言,随着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不免遇到城市改造的问题。正如戴旭强市长所言,推进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也是乐清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绕不开的课题,考验的正是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长期以来,城市更新存在一种错误的思维倾向,一些人将城市改造简单地理解为“旧貌换新颜”,过度迷恋于大拆大建、大水漫灌,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等。这样做,虽然城市面貌更新很快,会让人耳目一新,但也割断了城市的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破坏了原有的邻里关系和城市文脉,让人觉得无所适从。更有甚者迷恋于房地产化的更新方式,形成了土地财政依赖,结果变相抬高了房价,增加了生活成本,产生了新的城市问题。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地方考察时,多次提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等,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国家发改委针对县城城镇化提出严防大拆大建、严防贪大求洋等五个“严防”,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更新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走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彻底告别“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和过度房地产化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正是“走新路”的重要体现。

  从讨论结果看,两个亮点较为突出:一方面,坚持“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坚持保护优先、修旧如旧,彰显清末民国风貌、瓯派建筑风格,植入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商业业态,强化与大雁荡旅游发展联动,这显示的正是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的开发思路,有利于打造历史文化传承、文旅产业振兴的“引爆点”。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延伸推进老城板块整体有机更新,通过道路综合整治、公共配套完善、未来元素植入等,有利于全方位促进老城生活品质、生产业态提升和生态改善,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更新,从来不是单纯的疆域扩张,而是传承历史创新未来的过程,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能量。相信通过广大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给予更多关心支持,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更加深入倾听民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一定能推动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合乎百姓心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作者为著名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