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赟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底线思维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强调不能突破主权的底线、法律的底线、民生保障的底线、环境保护的底线。底线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防护堤”,更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现实中,诸多违法犯罪问题都源于底线的失守、纪律的突破,有的干部从其收受第一个“红包”、第一份“薄礼”开始,就已经跌破了修身、用权、律己的底线。因此,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树立底线思维、不断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学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心有敬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专题培训深化学。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党章、党纪党规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学习同工作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通过专家辅导、现场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开展专题学习。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学习法律法规纳入各类班次的教学计划,分批次、分专题、分对象地组织开展学习培训。譬如,在年轻干部“三学一争”专题秋季学期夜学方案中,为法律专业以及从事法律工作者开办法治素养提升专题研讨班。
法律知识全民学。多层次组建高素质普法队伍,灵活利用宣传册、宣传视频、沙龙讲座等普法手段,将普法延伸到全市各农村文化礼堂、企业城市驿站和“共享社·幸福里”;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实现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线上实时推送与线下灵活应用;通过宪法文化广场等载体将法治文化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不断拓宽法治宣传的频度与广度。充分发动具有法律知识的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法律援助、现场调解和法律咨询等一系列活动,利用乐清“共富”号法律服务直通车、法律服务“零距离”等行之有效的载体,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
“关键少数”带头学。各级领导干部作为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管理社会的重要主体,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抓住了推进法治建设的“牛鼻子”。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动全市党员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并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推动领导干部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提供法治支撑。
(作者为乐清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