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川琐记 2022年07月08日  

  ■童海龙

  2020年,经温州市委组织部确定,我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长期专业技术人才,赴四川省壤塘县人民医院眼科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技术支援工作。

  当年4月8日,在乐清市卫健局举行了欢送仪式后,我就正式出发前往四川壤塘县了。

  经过路上3天的行程,来到了陌生的壤塘县,初来乍到,壤塘县的第一感觉和来之前的设想完全不同,极具藏族风情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

  休整两日后,正式到科室报道,科室有3个人,有一位老资历的医生马上要退休了,正是科室更新断代的时期,我来了。科室门诊的设备都是各方慈善机构和眼科专业团队赠送的。

  经了解,科室不单是负责眼科方面,还包括了牙科和五官科,顿时我有点发呆,难以想象这几位本院医生是多么的全能。紧接着接到县委组织部的通知要开个碰头会,具体就是让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讲述一下自己此次援川的想法以及接收援川人才的医院希望支援人才能完成的任务。我的任务很简单也不简单,就是在那位老医生退休后把科室里的白内障手术开展起来。

  接下来熟悉了科室人员和科室情况后,医院马上组织了一次联合下乡义诊活动,我们科室的任务当然是筛查白内障病人和给一些有需要看眼病的病人看病。

  连续几天一直下乡,分别去了茸木达乡茸木达村,尕多乡热不卡村,南木达南木达村,上杜柯乡卫生院,中壤塘镇卫生院,当地政府部门发动有需要的群众过来接受医疗队的义诊。第一次接触到了藏民群众,确实有点新奇。但是看到了这些接受义诊的病人后,心里又多了一份感受,他们生活在这个地方是太不容易了,一个个饱受沧桑的样子让人心疼。

  义诊是辛苦的,但是和江南截然不同的异域风情也是让人感到格外的心旷神怡。义诊回归途中的风景也是值得一提的,让人想不到的是同一个点,连续的3天之间发生了3个季节的变化,让人不得不称奇。

  经过了连续的下乡筛查,总共接受义诊的病人大约500人次,筛查出白内障手术适应症患者60余例。接下来就是准备为这些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了。于是开始准备一切手术所需的物品,包括术前术后药品,术中所需的耗材和药品,最重要的手术器械。经过统计,术前术后药品完全缺乏,手术中需要的药品紧缺,耗材人工晶体度数不齐全数量完全不足,粘弹剂数量不足,手术器械是最大难题,我擅长的超声乳化手术需要的超声乳化仪,这边手术室没有,只能改成手法小切口手术。于是开始准备这些手术必需物品,原本我觉得进货买药买耗材是很简单的事,只要把所缺的所需的列个清单给药剂科和设备科就行了,他们会帮我们科室进过来,但是现实让我大跌眼镜,我所列出来的药品和耗材大部分无法采购,科室主任去和领导商量也没法达成目的,这样缺药缺材料的情况下是根本没法进行手术的。最后我只能跟自己单位求助了,我希望我原单位能赞助一些这边无法采购的药品,让手术先开展起来,让这边医院也能有个参考,这些药品对手术的必要性,必须想办法采购进来。当我发出求助信息,得到了原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快给我发送了一批支援药品,心里很是感动,领导也都懂得贫困地区的难处。

  经过了双方的积极努力,终于药品和耗材都到位了,开始了白内障手术,手法小切口手术并不是现在最常用手术方式,现在没有超乳机器,也无法退缩了,我既然来了,必须帮这批白内障患者手术顺利地拿下。为了安全起见,开始一次收住的病人数比较少,只有2-3位,手术中也遇到不少困难,术后积极向自己的老师们请教手术难点,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手术越来越顺利,速度也越来越快了,经过2-3批的手术住院病人后,我们加快了步伐,一次收住的病人达到了7位,满床状态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把所有筛查的白内障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手术,总共51例。后面还有些病人闻讯赶来想手术。但是药品和耗材又不足了,不得不使我们停下手术。

  此次整个手术经过确实是一波三折,从术前的准备和术中遇到困难,最终的结果也是很让人欣慰,看着那些恢复光明的老人脸上的笑容,我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此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非常的自豪,当他们把一根根洁白的哈达挂在我的脖子上表示最真诚的感谢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不虚此行,一切的苦也值了。

  经过这么半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第一批白内障手术,接下来的目标和计划是明年的,我希望有关部门和一些慈善机构基金会可以为这边捐赠一台超声乳化机器,因为超乳的效果不是小切口手术可以比拟的,安全性和术后视力效果都有大幅度提高,还有就是壤塘县人民医院的采购药品和耗材方面要得到改进,虽然这里很远,为什么药品和耗材没法采购呢?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原因。在来年的计划中,如果有超乳的情况下我将指导本院的眼科医生进行手术,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留在壤塘,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

  时间转眼即逝,来到壤塘的第二年,没有超乳,依旧是手法小切口手术方式,有了前一年的宣传和经验,今年的手术准备非常顺利,共收治白内障患者66名,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也均重见光明。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最后半个月完成近40台手术,确实有点累人,期间还开展了翼状胬肉切除+干细胞移植术,眼睑内翻等手术,为多名患者解决了疾患,也为壤塘县人民医院眼科填补了一些技术空缺(手术共计130余例)。

  壤塘的环境气候和日常生活饮食也是此次援川之行的一大亮点,壤塘地处羌藏自治州阿坝州,县城海拔3250米,气候干燥,特别是少雨季节更加厉害,记得刚到壤塘时,连续一个月流鼻血,早晨醒来都是鼻腔里血痂干裂痛醒,饮食也是极度不适应,全是辣,麻,咸,油,重味系菜,肠道一度连续数天翻江倒海,最后逐渐地适应,慢慢习惯了一些,自己也开始做些清淡的饮食才终于稳定下来。环境气候和我们温州沿海的完全不一样,特别在6-7月的汛期,各种极端天气层出不穷,记忆最深刻的两次,一次是去年回家过年的时候,一块飞石直接砸在我们乘坐的汽车头顶天窗玻璃上,玻璃瞬间粉碎洒向坐在前排的何淑丹,还好天气冷穿得比较多,还带了个鸭舌帽子,不然玻璃末直接掉脸上了,真的是危险无处不在。

  还有一次就是下乡义诊回归途中遇到极端天气,场面惊险异常,记得那天早上出发,天气晴朗,蓝天白云,风和日丽。但是回程的时候,却风云突变,出现了闪电打雷,狂风暴雨,很快出现泥石流暴发,手机也一路上无信号,经过数小时的路阻,数次冲过泥石流险地终于接近县城,但是县城周边却出现了山洪暴发,淹没了靠近河道的数个小区,此时县城正在展开热火朝天的抢险救灾,我们手机也有了信号,第一时间接到了县委领导的电话,安排了组织部领导过来接我们进城,总算是马得料人得食,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下。

  还有就是在这壤塘异域风情的玄天净土,美景也是无处不在,也是给我援川路上的一番奖励,虽地处高原,但是我平时热爱运动,喜欢跑步,所以我在高原也坚持自己的爱好,每月跑量200公里左右,跑步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特别是一个人跑,孤独地跑个10公里,长期坚持也就锻炼出沉稳的心态,冷静的思维,对我显微手术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年半很快就过去了,圆满完成了支援对口医院的需求也就完成了组织上的任务,回来了,收获满满,提升了心境,提高了专业技术,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一笔不一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