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操为:23年志愿服务4900小时 2022年07月05日  

夏操为帮助邻里。 夏操为慰问老人。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云颖

  他力气不算大,却能扛起50公斤重的煤气罐,走上一公里的崎岖山路,直到看见深山老人期盼的身影。

  他肩膀不算宽厚,却能挑起沉甸甸的粪水,为不相识的老人的农田浇水施肥。

  他坚持10多年爱心捐款、结对助学,却从不愿留下姓名。

  他在疫情时,坚守在岭底乡主干道卡口20多天。

  他就是夏操为,1999年至今,从青年到壮年从未停止过公益事业,每个月参与1到5次公益活动,每次6小时以上,23年志愿服务累计达4900多个小时。

  肩上扛着“亲情”

  夏操为是岭底乡夏林头村人。山老区山高路远,急救医疗条件有限,几年前,村里一位老人突发高血压,情急之下,夏操为第一个冲上前背起老人就往停车的方向跑。那是他第一次背老人就医,得到村民点赞。

  去年夏天,夏操为参加乐清市芙扬爱心公益协会公益活动,到雁荡镇一个山头看望90多岁的孤寡独居老人。“我们带上煤气罐和许多生活物资。”夏操为说,没想到最后一段路程高且茂密的草丛,全是土路,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于是,夏操为扛起煤气罐,独自负重前行,一连走一公里多的山路。烈日炎炎,汗水湿透夏操为的衣衫,抵达老人家时,他甚至感到一阵眩晕。夏操为感慨:“平时没干过这样的体力活,但老人急急忙忙端来一碗水给我喝的时候,那口甘甜和清凉滋润心肺,让人特别满足与幸福。”临走前,他特地留下手机号码,嘱咐老人:“下次再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就拨打我的电话号码。”

  仙溪镇有一位九旬老太太,儿女在乐清市区经营理发店,很少在老家。老人坚持种菜,自给自足。夏操为探望老人时,发现她挑水施肥很困难,连忙帮她接过重担。“这么脏、这么臭,他都愿意帮我,就像我的亲人一样。”这位老人感激地说。

  雁荡山有位孤寡老人常年屋门紧闭、足不出户,通过夏操为多次走访后,老人变得性格开朗、心情愉悦,老人打心眼里对他很感恩:“如果没有他们这样关心我,可能就没办法好好生活下去。”

  全家同心公益

  做公益会占据个人的许多时间和精力。夏操为的本职工作是在柳市从事电器制造行业,忙公益时,电器厂的生意全部由妻子刘春珠打理。面对丈夫的“不务正业”,刘春珠毫无怨言,甚至做好贤内助,默默地支持他。

  岭底乡有一个孩子不幸父母双亡,刘春珠和丈夫商量决定,一定要将这个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

  夏操为有一双可爱的双胞胎儿子,两个儿子10多岁的时候就和夏操为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一家人幸福和美。“看望老人、乐于助人,这种社会实践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将来成为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夏操为说。

  2006年,夏操为加入乐清市芙扬爱心公益协会之初,当时还没有大救助服务系统,他主动走访山老区,依靠团队和自己的力量找帮扶对象,帮扶范围十分有限。“现在通过大数据中心,群众申请、由政府甄别后派单,再加上自己多年累积的公益资源信息对接,受助对象受众面更广,帮扶越来越精准。”夏操为说。

  都当作自家事

  自加入乐清市芙扬爱心公益协会后,夏操为参加公益的时间越来越多。“每个月,我都在捐款捐物,走访弱势群体。”夏操为说,今年他已走访探望雁荡山老人、送上风扇等生活用品,还在岭底开展助学活动,定期为孩子们送学习用品。他每个月通过乐清市芙扬爱心公益协会捐款几十元到几百元,聊表心意。这是协会多年来的传统,也成了他多年的习惯。他经常做一些社会捐款,但全部都是匿名的,从来不留下名字。

  在外懂事孝顺,离不开良好家风的培育和传承。夏操为坦言,在家里,他对父母十分孝顺,从不和父母粗声粗气地说话,更不会和父亲争执,有事情一定和父母沟通。

  父亲在岭底山林栽种100多株杨梅树,近日收成颇丰,采摘任务要紧,父亲年岁已长,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夏操为每天凌晨2时30分起床到果园帮父亲采摘,一直忙到早上8时许才收工。

  “你理解的公益是什么?”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夏操为的回答是:“公益就是‘大家’顾‘小家’,乐清市芙扬爱心公益会是个大家庭,我们把各个帮扶对象小家的事情,都当做自家的事情。”

  本报道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