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客倾心山水 “乐清漂哥”游走1100多个古村落 2022年04月26日  

程元武。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云颖

  打开程元武的美篇,上百篇美文美图记载着乐清及周边古村落的美丽画卷。他来自江西婺源,现定居岭底。20多年前,从成为乐清女婿的那一刻,他渐渐发现,山海之城的文化魅力需要广泛的传播,他时时分享亲身体验的古村落文化。

  在他的游记里,一座座散落在东南丘陵里的村庄,在流年与炊烟里演绎着轮回,在岁月的馈赠里随遇而安,千百年的孕育把一方山水修葺得无比润泽。

  程元武笔名“乐清漂哥”,他曾言:“相比诗和远方,说走就走的古村落就洒脱得多了,那是一种短暂的抛弃与忘尘,是接近自然静谥和放开心怀的享受。”

  20年探寻古文史

  硅石之上,让放慢的脚步回首,收起眷顾的心,在这诗情画意的山水间绽放穿越千百年的传说,程元武短暂归隐于山林古村,用生灵的荧光在渐行渐远的水声里标识出来时的路。他细细数来,这些年足迹竟已踏遍1100多个古村落,有大有小,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作为一位异乡客,他对乐清的一切美好充满好奇。

  又是一年春,在城北灵山深处的秦垟村,程元武寻得一处“桃源仙境”。在这里,他找到三棵古木,罗汉松、红豆杉、红楠并排而生,枝干交错相映成趣。村人淳朴热情,年代久远的建筑与人文气息依然是最美的风景。

  程元武寻访雁荡环山村,看到在一座座现代的民房接着村头巷尾处那些续写整个村落历史变迁的粉墙黛瓦,村中横穿直入的巷子是那么接近。清风一阵速速吹来,阳光暖意洒满一路,他写下不尽的乡愁,感悟这座600余年村庄承载多少荣辱兴衰,依旧山明水秀。

  程元武来到“温台第一关”——寿宁堡所在的瑶岙村,到雁荡山支脉白龙山南麓,探寻这座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与老家朱熹故里的姓氏渊源,结合《徐霞客游记》惊喜地发现:原来瑶岙是古代的重要官道,也是山谷间百姓往来通行的重要枢纽。

  程元武走进白龙山下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黄塘古村,宛如进入一座城,如《桃花源记》中的景致扑散开来。石碑前,孝义堂、文昌阁等建筑宏伟、古朴归正,亭台长廊依水环溪,甚有“楼阁台榭,转相连注,山池玩好,穷尽雕丽”之境。

  程元武探寻大荆镇中庄村,寻觅徐霞客笔下的迎客僧,“老僧”秃顶披裟,朝东南方,“兀然山口立,笑引往来人”,保持永恒的宽容,挥动着宽阔袖袍。让其顿悟,人世沧桑岁月更迭。

  龙潭村的静谧超凡脱俗,房子多是残垣断壁、用石头垒砌,在植被蔓延下若隐若现,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古诗里的山水田园,水满坡塘,隐隐茅堂,塘口前的那片稻田,随着季节变换色彩,青山下的古刹,演绎着岁月变迁,清风徐来,修竹声响。

  暂别乐清,在临海市山水之间的周家大院,程元武探寻村子里卢、李、周氏的迁居历史,竟有人通过他的网络游记寻得失散几十年的世代宗亲,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人之美成就一段佳话。

  笔端编织田园梦

  入乡随俗,程元武视岭底为第二故乡,寄情书法,编织“第二故乡的梦”。2020年上半年疫情初期,他在岭底乡为村民义务服务,书写数百张“防疫标语”大字报。同年,程元武家庭被评为乐清市“墨香家庭”。

  程元武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自幼喜好书法,以临习二王、赵孟頫为主,硬笔、毛笔兼修。

  “端午节杨梅采摘季,一份手工图带你玩遍岭底周边”,一幅清新可爱的“手绘地图”在工整的硬笔书法字体的点缀下跃然纸上,如印刷体一般,程元武给广大网友描绘一条不出乐清、不怕路堵的清凉路线。他说,“岭底风景如画,一条路线自驾一天可玩转。山水田园美不胜收,采摘乐趣各不同,看山风拂过的笑容,让心灵去旅行吧。

  在程元武的笔下,岭底犹如一颗高山上的明珠,东南西北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进入,都得走上一段蜿蜒的绕山公路,犹如世外桃源,山峦俊美,峡谷幽静,果木成林。

  五月的岭底是金黄色的,枇杷就是当下蕴藏在岭底村落的特色产品,一颗颗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在绿色的世界里升华,铺满整座山头。他为田园岭底的琵琶盛宴“代言”:“买枇杷吗?过来尝一尝刚摘下树的,尝个不买也没关系。”山里人的吆喝声从不令人反感,同样在盘秤时也从不让你吃亏。

  “写字如初恋。”他把写字比喻为一场年轻人的恋爱,称:你用心了自然会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单纯的写字不同于书法,喜欢就好,所以无关于繁文缛节,惺惺相惜的爱不仅浪漫,更是喜欢。

  “乐于游走古村落,清行于山水之间。我写乐清乡土不仅是因为钟情这方山水,更是便于国人由乐清寻故事之趣。所有文字仅为个人出游日记,不做地方村史传志。”程元武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