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夜跑团 星火可燎原 2019年09月02日  

  夜跑+捡垃圾,不仅仅是一帮体育爱好者的爱心举动,更像一个信号,昭示了由“城”到“市”进程中在市民层面激发出的主人公心态

  ■张 全

  柳市镇团委主办的“柳青沙龙”8月24日开展了第2期“夜跑捡垃圾活动”,到场人数超过60人,分成两条线。大家觉得利用晚上时间来跑步,同时捡拾街道垃圾,可以影响更多人来保护环境。此举得到了市民的好评。(8月28日《今日柳市》报道)

  这个“拾荒”夜跑团的举动,可以视为柳市小城市培育进程中的一点星火。夜跑+捡垃圾,不仅仅是一帮体育爱好者的爱心举动,更像一个信号,昭示了由“城”到“市”进程中在市民层面激发出的主人公心态。

  最近几天,温州的最大新闻可能算经国务院批准,苍南县龙港镇升级为龙港市。由建制镇直接升格为县级市,龙港又打造了一个全国第一。“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如此,人们自然将探询目光转到“温州第一强镇”的柳市,何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由农村向“城市”的转身和蜕变?柳市“拾荒”夜跑团似乎能引发某种思考。

  “拾荒”夜跑,并非夜跑和捡垃圾两种行为的简单叠加,其背后的成因环境更值得研究。就像房车并非汽车和房子的简单组合,加油机并非飞机和加油站的合并一样。房车需要加装的部分体积、质量庞大,特别是其“房部分”要满足出行中的洗澡、做饭、电力供应、供暖、制冷等功能问题和技术,需要购买者作详细的了解,比普通车的选购难多了。购买一般汽车,买的是一个交通工具,而购买房车,买的则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特别让人注意拥有者生活方式的转型升级:舍旅馆而取房车,休闲时空观、自助观在不断提升。

  同理,夜跑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乐清已经司空见惯,它能提供夜跑者健康体魄和良好精神风貌。捡垃圾行为,除以获得收入为目的拾荒者外,多由社区、机关单位、乡村、公益组织等不定期开展。而将两种活动合并在一起的“拾荒”夜跑团,可以定义为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城市居民,与跑步健身同步开展的一种公益。之所以会乐意参与这种活动,表明参与者拥有良好的文明生活方式,还具有强烈的文明共建、增进意识,并乐于身体力行。这样的市民,就是一颗颗文明种子,他们跑向哪里,捡到哪里,就把文明宣示到哪里,做到落地生根。讲文明、爱家园,在他们就不是空洞标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样的自发行动,能够真实地感染其他市民,引发全社会的向上、向善共鸣。

  “拾荒”夜跑团的行动,犹如一场文明行为艺术,它将公益融入日常生活,将好事做到大街小巷。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各级重发动,重标语,重整治,各种措施活动风风火火,但总觉得“秀”的色彩多了点,“实”的成份少了点。创建文明城市应该怎样“实”起来?得动脑筋、想办法,让市民真正认识到他们才是创建主角,他们应该成为这场重要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影响者,成为城市文明的提升主力。“拾荒”夜跑团的出现并非偶然,表明在市民中初绽了要将城市变得更洁更美的愿望之花,有必要予以扶持光大,努力在柳市、在乐清各地星火燎原,蔚然成风。

  (作者为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