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
日前,乐清火车站出站口的公厕完成改造提升,这个以“星级”为标准的公厕,不仅运用了高科技元素,还设计了许多人性化细节,让不少人眼前一亮。(乐清日报8月29日报道)
对这条新闻,许多市民的第一反应却是:“这么好的厕所,能一直保持清洁卫生、设施不出故障吗?”
市民的这种反应不是“想太多”,而正折射出许多公共设施的现实遭遇。就拿公厕来说,近年乐清城乡的公厕,不仅外表美观了,里面一般还都配置了洗手台、厕纸盒、抽纸盒、烘干机等方便市民。可许多公厕带给市民的体验是:到了一个厕位,关门时常发现门闩是坏的;厕纸盒里面一般都是空的;如厕后想洗个手,水龙头常常是坏的;挂在洗手台墙壁上的抽纸盒和烘干机大部分不过是“装饰物”……这些公厕在建成之初当然不是这样的,但使用不了多久,就有某些设施出问题了,而且相当长时间得不到修理或更换,原因很简单:维护和管理没跟上。
不止是公厕,其他一些公共场所的设施或绿植的命运也差不多。前几天笔者经过市区某路段,看到一棵连根拔起的树倒在人行道旁,茂密的树叶已枯萎;旁边的公共绿地上,还有两棵树的树干折断了,倒伏的枝干压在一些灌木上,早已干枯。如果及时扶正固本、清理修剪,这些树完全可重现生机,可“利奇马”台风过去半个多月,这些受损的树木尚无人过问。至于平时,在一些公共场所碰到损坏好久一直没人修理的路灯、木椅、石桌石凳或健身器材之类的,对市民来说也司空见惯。
由于接触者多,使用频繁,加上个别素质不高者人为破坏,公共设施的损坏几率本身就很高,如果维护、管理缺失,许多设施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摆设。虽然相关单位在进行公共设施或一些美化绿化景观的建设之时,都制定有后续的管理措施,但由于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经费不足等各种问题,致使一些公共设施损坏后不能得到及时修复或更换成为“常态”。
公共设施是否完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但我们在大力建设公共设施的同时,更要下力气提高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水平。真正利民的公共设施,不在于外表的“高大上”,而在于其各项功能都能正常发挥。否则,科技含量再大、装修再豪华,最终也会形同虚设。希望有一天,当一个公共设施项目建成之时,市民不再为其能否得到及时维护和管理而担心,也希望乐清火车站能以高标准的维护和管理水平消除市民的疑虑。
(作者为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