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远其人其事
王致远其人其事
王致远(1193-1257),字任道,号九山,状元木待问的孙女婿,永嘉黄田千石村王氏第六世,世居温州郡城。
开禧元年(1205)十二月,13岁的王致远与祖母随父亲王允初赴任德安府运转通判,府治在安陆(今湖北安陆市)。次年四月,权相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剧情反转,金兵呼啸南下,包围了德安城。王允初临危受命,依靠临时组建的12000人的“守备旅”,与10万金兵斗勇、斗狠、斗智,历时108天,取得完胜。16岁的王致远因父之功,荫补授通仕郎、从事郎嘉兴府户曹。嘉定十六年(1223),时任文林郎、监襄阳户部大军仓、年届而立的王致远,以孤城喋血的亲身经历,逐日记录了命悬一线的抗金保卫战,遂成完备的军事报告文学。现已列为南宋军事著作,成为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并可为《宋史》《金史》补阙。据此,王致远堪为古代军事作家和历史学家。
嘉熙元年(1237),王致远以奉议郎任慈溪县令。正逢浙东大饥,死殍成丘,王致远设粥局、置居养院和慈幼院救助灾民、善待老幼。离任时,百姓感恩载德,“涕泣遮道,至今二十年,号公‘王佛’,其故像犹存”(清《慈溪县志》)。王致远不但是慈善家,也是刚正廉洁的循吏,前几年慈溪老县衙改建为“清风园”,其中的廉政主角就是王致远。
王致远最后的官职是浙西提刑,其在府衙苏州刻制的《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碑,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故宫、长城同列榜单,其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收藏家。淳祐七年(1247),王致远辞官回温,在郡城濯缨坊建“九山堂”。淳祐十二年,创办永嘉书院,温州知府赵师篯特“立渊源坊以表之”。永嘉书院自创立到宋末,20年间共有8批学子参与科考,此间温州考取的进士多达320余名,接近此前南宋120年间温州进士总数的40%,当有书院之功,故百度定义王致远教育家。
65岁的王致远患脚气病去世后,学生吴坚(1213-1276)为之撰行状,吴是仙居人,时任奉议郎秘书省著作佐郎,德祐二年(1276)诏为左丞相兼枢密使,负责和谈,却背上“降于元”骂名,郁郁而死,致《宋史》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