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疗型”残疾人之家巧解帮扶难题
“工疗型”残疾人之家巧解帮扶难题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珈玮
日前,记者走进乐成街道残疾人之家,阵阵面包香气扑面而来,数名残疾人在这里学习烘焙技能,获得就业机会。
如今在乐清,集“工疗、康复、培训、就业”于一体的“残疾人之家”正悄然改变残疾人的生活。通过整合利用养老服务机构、村办公楼、闲置校舍及租赁民房等,乐清已在全市铺开建设“工疗型”残疾人之家11家,成功帮助226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残疾人不仅可以参与适度的劳动,还能同步接受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实现“边劳作边康复”。该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平台运行三年来,已帮助18名残疾人成功融入社会岗位,实现从受助到自立的人生跨越。
柳市镇的王思(化名)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在市残联和爱心企业的合力支持下,肢体四级残疾的她成为柳市镇一工疗车间的负责人,不仅实现了就业,还帮助多名困难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她说:“我很珍惜这个机会,现在我能自食其力,还能帮助其他人。”
近年来,市残联联动多方力量,建立“爱心企业储备库”,通过精准推送税惠政策、提供“一企一策”辅导等服务,吸引10家爱心企业深度参与“工疗型”残疾人之家建设。爱心企业在此设立零件装配、包装组装等技术难度适中、劳动强度适宜的岗位,使其成为企业供应链中的一环,实现了从传统庇护型向工疗型的转型升级。
此外,通过多方联动,乐清构建起政策支持、监管服务、属地保障、企业参与的“四维一体”政策保障体系。如,税务部门精准落实残保金减免和增值税优惠政策,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可享受相应增值税退还;乡镇(街道)全程提供场地协调与运营支持;企业则负责岗位提供、考勤管理和“五险一金”缴纳,切实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