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1版:要闻

丰收节里传捷报

乐清再夺“浙江农业之最”

  丰收节里传捷报

  乐清再夺“浙江农业之最”

  白石街道山间梯田里,稻谷已悄然飘香,层层金浪勾勒出动人的“丰”景画卷。通讯员 蔡宽元 摄

  本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孔丽琴)今年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省主会场,来自乐清雁荡镇的种植大户孙中标站上领奖台,其家庭农场种植的鲜食蚕豆以最高亩产1991.5公斤、百亩方最高亩产1736.35公斤的优异成绩,双双刷新纪录,夺得“浙江农业之最”。

  “浙江农业之最”活动是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实施,自2007年开始在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领域开展的全国首创性农业文化活动,以“创高产、创优质、创品牌”为目标,有着农业版“吉尼斯纪录”之称。

  这已是乐清农业人第五次在这项权威榜单上创造历史,展现了乐清人在有限耕地资源下追求农业现代化的非凡韧性。

  乐清“七山二水一分田”,条块山地居多且常受台风侵袭,自然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然而,这座工业大市却在农业领域屡创奇迹:2008年,乐清市虹达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选送的“淡溪”牌荸荠种杨梅获浙江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金奖;2018年,蒲岐镇种粮大户卓灯球种植的连作晚稻攻关田最高亩产达856.62公斤/亩,连作晚稻最高百亩方亩产800.91公斤/亩,双双打破“省农业吉尼斯纪录”;2022年,乐清为民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早稻攻关田和早稻百亩示范方分别以亩产602.47公斤、亩产586.62公斤成绩摘得当年度“浙江农业之最”……今年不仅鲜食蚕豆折桂,乐清更成功入选“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并连续三次获评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县。

  奇迹的背后,是“藏粮于技”的坚定实践。“我们做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让农企敢干、农户敢首创。”当天,陪同孙中标一同领奖的乐清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吴朋喜表示,近年来,乐清积极推进“看禾选种”平台建设,将实验室技术落地到田间,让农民亲眼见证新品种、新技术的实效。无人机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系统、物联网监测等智慧农业场景,已成为乐清高产示范基地的常态。

  今年丰收节的主题是“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高产之外,乐清更追求系统的“稳产”与“增值”。为抵御自然风险,乐清构建了强大的农业保险体系,推出大棚铁皮石斛种植险、枇杷种植险、杨梅种植险等13个地方特色险种,涵盖了全市主要特色农业领域。今年1-7月,全市农业保险帮助农户减少经济损失2740余万元。同时,通过打造“雁荡山铁皮石斛”等区域公共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实现真正的“价值丰收”。

  在乐清,丰收的内涵已超越了田间地头的产量数字,呈现出一幅高产与高效、生态与共富协同发展的全新图景。今年上半年,乐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71元,增长4.5%。凭借卓越的综合表现,乐清成功夺得全省首批“神农鼎·银鼎”,为温州地区唯一。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乐清正以敢闯敢试的精神,绘就一幅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