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葡萄 500台手术
援疆医生叶柯娇10个月从“异乡客”变“自家人”
![]() |
![]() |
患者家属送锦旗。受访者供图 |
![]() |
叶柯娇(中)为患者做手术。 |
一串葡萄 500台手术
援疆医生叶柯娇10个月从“异乡客”变“自家人”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露露
通讯员 林晓秋
“哇……”日前,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新疆拜城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名新生儿平安出生。年轻的产妇因“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接受了剖宫产手术,主刀医生正是援疆的乐清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叶柯娇。
“万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接生的不仅是婴儿,更是希望;守护的不只是产床,还有边疆的未来。”这是叶柯娇援疆之路的生动写照。去年11月,她来到拜城县人民医院,截至目前,她主刀及指导手术500多台,并引入快速康复理念,规范剖宫产等关键技术操作流程,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下降30%。
筑牢母婴安全“生命线”
拜城县地处南疆,高危孕产妇占比超35%,急救能力薄弱曾是当地医疗的“痛点”。叶柯娇到任后,将“零死亡”目标化作日夜坚守的信念,主刀及指导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等手术500多台,主导抢救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等急危重症10多例,成功率100%。
“是叶医生让妻子和孩子平平安安,太感谢了!”日前,一名年轻产妇的丈夫拉着叶柯娇的手,眼眶里泛着泪。他的妻子因持续阴道出血到医院检查,叶柯娇接诊后考虑“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必须尽快手术。她的快速反应和精湛的技术,换来了母子平安。这样的生死博弈,叶柯娇已习以为常,但患者家属每一次的质朴感激,成为她最珍视的“勋章”。
“曾有一名产妇在术后送来了一串自家院子里种的葡萄,让我品尝。”叶柯娇尝了一口,觉得这葡萄甜到了她心里,患者的认可是她援疆之路最大的动力。
成立首个盆底专科门诊
“大娘,你的子宫阴道脱垂已经这么严重了,怎么现在才来看啊?”在日常门诊中,叶柯娇发现当地女性产后盆底疾病高发,无处就医的困境。
叶柯娇介绍,当地40%-45%的已婚女性存在产后盆底健康问题,30%左右的人会遭遇尿失禁,这些症状并非自然现象。如已婚女性有咳嗽漏尿、盆腔坠胀、性生活疼痛或排尿排便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但由于当地女性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认知低,往往拖到非常严重时,才会来医院就医,这就大大延误了病情。
对此,叶柯娇牵头创建拜城县人民医院盆底专科门诊。半年内便惠及患者400余人次,同时,她还推动将盆底筛查纳入产后常规随访,实现了对孕产妇全周期的守护。如今,她正在积极促成该院盆底康复中心的建设,希望能用更专业的设备和更系统的治疗,为当地女性带来福音。
除不断完善当地的硬件设施,叶柯娇还带领团队不断深入拜城县各个社区,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义诊等,通过专业讲解与互动实践,破解了当地女性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认知低、就诊难”的困境。
针对不同群体,叶柯娇展开差异化指导:针对产后女性,重点讲解分娩损伤机制,现场教学凯格尔运动(收缩盆底肌3-5秒/次,每日3组,每组15次),并强调产后6个月为康复黄金期;针对中老年女性,分析雌激素下降与脏器脱垂关联,介绍县医院新设盆底专科门诊的筛查治疗服务和就医流程。此外,针对盆底日常保护,叶柯娇建议女性避免长期憋尿、减少重体力劳动、控制体重以减轻盆底压力。52岁的王阿姨感慨道:“以前觉得漏尿丢人,不好意思说,今天才知道是病,专家还帮我做了检查,教我在家锻炼,以后有问题也知道找谁了!”
叶柯娇介绍,下一步,温州市援疆指挥部将协同拜城县人民医院,联合温州援疆专家团队在全县进一步开展“科普-筛查-治疗-随访”全链条服务,持续为边疆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培育“带不走”的医疗队
“留下技术,才能永远守护这片土地。”叶柯娇深知不但要“输血”更要“造血”的道理,将培育本土医疗人才视为己任。她与当地医院两名本地骨干医生签约,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手把手手术带教、产后出血模拟演练、胎心监护图谱解析等实战培训,徒弟们迅速成长,目前已能独立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复杂病例。
叶柯娇还在当地大力推广宫腔镜等微创技术,悉心指导年轻医生掌握操作要领。如今,当地医生已能独立开展宫腔镜检查等二级手术,先进诊疗理念和技术已落地生根。
同时,为传递医者温度,叶柯娇积极参与温州援疆医疗队及医院组织的下乡义诊、健康宣教活动,深入乡镇卫生院、牧区,为偏远地区各族妇女提供免费诊疗、健康咨询及两癌筛查宣传等,累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将健康关怀和知识播撒在广袤的边疆大地。
援疆十个多月,从初至的“异乡客”到如今的“自家人”,叶柯娇逐渐与当地医患打成一片,并学习了20多句常用的维语医疗用语,让患者在就诊时能更加亲切和放松,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从江南水乡到戈壁绿洲,叶柯娇的援疆路,是5000公里的跨越,更是医者使命的升华。她用手术刀守护生命,用创新培育火种,用脚步丈量责任,让“温州经验”在天山南麓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