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6版:农林·体育

唤醒“沉睡”资产 激发乡村活力

乐清创新推进宅基地试点改革

响岭头民宿集聚区。叶金涛 摄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考察组走进北塘村。黄瀚 摄
下山头村村民住房楼。孔丽琴 摄
鸟瞰下山头村。大荆镇 供图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孔丽琴 通讯员 郑新煜

  宅基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所,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载体。然而,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农村宅基地荒废,成了“沉睡”的资本。近年来,乐清市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凝聚乡村振兴强大活力,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推进“全域美”建设。

  土地附加值带来“源头活水”

  下山头村通过集成式改革提升农村宅基地利用率的同时,雁荡镇响岭头村正在提升民房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

  在近日出炉的首批浙江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名录中,雁荡镇响岭头村光荣上榜,成为乐清目前唯一上榜该名录的村庄。

  响岭头村的上榜与该村积极打造民宿集聚区不无关系。响岭头村隐于灵峰景区谢公岭古道两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就将自家房屋设成小旅馆,享受景区红利。随着时代发展,简陋的小旅馆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当地村民的谋生方式亟待转型。

  2018年起,雁荡山管委会对响岭头村外观环境进行提升改造,集中对集聚于村口的62亩土地,包括鸣玉溪北区、南区景观构筑、园林绿化、同心亭、比翼廊、爱情诗词长廊、景观鱼池、花田木栈道、亲水鹅卵石游步道、生态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建设。

  硬件设施的不断提升,令村民看到了商机,积极对自家民宅进行改造。响岭头村村民、轩逸客栈掌柜子谷建峰就是行动者之一。2000年左右,他将自家房子设为小旅馆,6个房间的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随着景区环境提升,他将自家房子进行了装修,不仅将台式电视换成了液晶屏,还在庭院里增设了花花草草,并加强服务管理,同样6个房间,2019年全年收入已达7万余元。

  据了解,目前响岭头民宿集聚区拥有农家乐(民宿)76 家, 房间数700余个,床位近1500个,逐步形成以特色民宿品牌为中心,集灵峰景区自然人文景观、谢公岭千年古驿道、民宿民俗体验等多元化的参观体验内容,为全时全业态休闲度假集聚村。与此同时,该村成功孵化了一批优质特色民宿单位,其中静凡居为金宿级民宿,燕语时光、花语拾光、林枫山舍等9家民宿被评为温州市职工疗休养基地。

  响岭头村在致力于积极改造基础设施的同时,不断打磨自身软实力,成为网红打卡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纷纷入住。当地的民房租金也水涨船高,村民收入日渐增长。

  采访中,响岭头村党支部书记万帮田告诉记者,经过整体提升,不久前该村一幢三间式民房的10年转让费加租金达到200万元,而在过去,这个房子的年租金仅为5000元。据雁荡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房屋价值上涨的同时,当地民宿区的入住率从50%左右提升到了80%以上。

  释放红利助力乡村振兴

  集成式改革提升土地价值

  “乐清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农民建房用地素来紧张,但是农村宅基地闲置也同时存在。”乐清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宅基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所,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载体,积极盘活乡村“沉睡”资产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乐清市被列入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并以此为契机,加快研究宅基地资格权取得和处置办法,通过资格权有偿调剂或兑换商品房购房补偿等方式,减轻宅基地新增指标压力;加快宅基地超面积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研究,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力争探索出一条“总量控制、利用集约、布局合理、权益保障、管理高效”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新路子,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进一步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1月1日乐清个人住宅建设用地审批系统上线试运行,截至9月底共受理土地预审3805件,其中完成建房预审指标2344户,已办结农村宅基地审批798户。

  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提升农村宅基地价值,乐清正以担当作为推进宅基地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以实际行动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更大力量。

  在村里住上商品房,享受城市生活,这是大荆镇下山头村村民叶丹飞不曾想过的美好生活。就在去年,她和村里的60余户村民实现了“村民变市民”的转变,在美丽的农村享受到了城市的便捷生活。

  整齐复古的排屋,宽敞明亮的大道,映衬着不远处童话般绚丽的溜溜塔,近日,记者漫步在被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下山头村,恍惚有身处童话中的幻觉。

  “我们村有604户村民,其中住房困难户60多户,如果按照一户一幢来安排住房,不仅用地面积大,还存在村民建房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村庄环境等问题。”下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高秀明告诉记者,下山头村曾是远近闻名的“三无村”,过去村里的困难户会出现房子盖一半潦草居住的情况。

  近年来,通过乐商回归,村企合作,下山头村发展成了省3A级旅游村庄。为了村庄发展,该村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方法,积极推动村民住房问题。

  以该村第一期村民集中住房楼为例,该村部分村民的宅基地被建成了4层楼的商品房,再通过公证抽签的形式分发给有需求的60余户村民。每户村民仅需30万元即可入住面积达120余平方米的商品房,并配有车库。此举,即节省了土地资源,也省去了村民的建房之苦。而这些节省下来的土地则用于种植鲜花绿植,为村庄添彩。

  随着村庄环境日益改善,如今村中房屋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不久前,叶丹飞就听说其邻居的房屋被评估到了50余万元,短短一年房价翻番,这令村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起住大房子”的模式,令村民感受到了盘活宅基地的利好。目前,该村正在建设第二期村民集中住房,预计年内建好,接下来该村还将规划三期建设,让更多村民住上高品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