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5版:长一工作室·老爸老妈

汉舞惊鸿 衣袂飘飘

大龄“仙女”上演汉服秀

穿汉服的陈冬翠。
高秀琴身穿汉服参加活动。
可乐与伍爱武汉服走秀。
扫一扫 看视频 董露露 拍摄 陈瑶璐 制作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露露 文/摄

  “帮我多拍几张照片噢!我很喜欢穿汉服,第一次上台走秀,这么人多看着,我都不怯场,挺自信的。”近日晚,70岁的高秀琴第一次参加在可楼举办的周二电波第224期汉服秀,她说,有种穿越、梦回长安的感觉。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现在乐清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喜欢身着汉服,很多汉服秀、中秋端午雅集等活动都会有她们传播传统文化的身影。

  汉服着身传播文化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在汉服秀上,汉舞惊鸿、衣袂飘飘。一回眸,一蹙眉,都仿佛梦回千年。这场汉服秀上的“仙女”们,年龄最大的是已经古稀之年的高秀琴。别看她年纪大,可身着华美汉服,行起汉礼时,优雅气质一点也不输年轻人。

  “一开始还有点小担忧,在古乐声中慢慢地融入了角色。”高秀琴说,当晚皓月当空,在明国风的建筑里,她们可是赚足了回头率,不少路过的市民夸她们漂亮,好像仙女。

  在高秀琴旁走秀的是50岁的伍爱武,她是柳市镇华北村人,这是平时喜欢汉服的她第二次汉服走秀。当晚她身着明制汉服,水袖轻舞,赢得阵阵掌声。她说,穿上汉服后,她更注意自己的坐立行走,而且在了解汉服知识的过程中,她还会主动去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又学习了古琴、射箭、骑马、制香等。在伍爱武看来,深入了解汉服及其背后的文化之后会发现,这些都是串联在一起的。

  来自北白象镇的可乐告诉记者,48岁的她是第二次穿汉服走秀,不少人夸赞她穿汉服时气质温婉。她说,排练时,乐清形体老师王洁花了不少心思,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指导,让她对汉服礼仪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只是觉得汉服很美,但是在学习时发现,要想穿出汉服的韵味,汉礼等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当晚汉服秀的服饰来自一位叫“白露”的汉服爱好者。5年前,她给自己买了第一套蓝色系汉服,现在家里有汉服近50套,明制、唐制、晋制、宋制汉服居多。她告诉记者,与汉服结缘后,博物馆就是她常打卡的地方。她也学习了有关汉服形制和版型的知识,然后学着自己设计、采购布料,自己做汉服,目前她已经设计了两个款式。

  在她看来,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个载体,承载了传统文化,它背后代表的是传统的礼仪、精神和价值观。她认为,时下的“汉服热”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穿汉服,而应当进一步发掘传统的礼仪和价值观,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老年人渐成粉丝

  “白露”说,希望当晚的汉服秀能让更多的市民喜欢上汉服,喜欢上传统文化。过去,喜欢汉服的年轻人较多,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开始接触汉服,成为汉服的忠实粉丝。

  柳市镇苏吕村的徐素苹今年52岁,也是一位资深汉服迷,还加入了乐清市汉服协会。在她看来,从最初的喜欢却不敢穿上街,到越来越多的人自信穿出门,这是汉服爱好者心态上的改变。现在,她偶尔会穿着汉服去参加活动,有不少人问是哪里买的,直说好看。

  “汉服已经完全融入我的生活,就像衣柜里任何一件衣服一样,平时就可以穿啊!”翁垟街道的陈冬翠今年50岁,可说到汉服却兴奋得像个孩子。她告诉记者,从小就有汉服情结,但小时候没条件,就经常披着床单,戴着红花,模仿古装电视剧里女主角的造型。去年开始加入乐清汉服协会,就一发不可收,一下子购买了20多套汉服,跟朋友出去聚会过节,偶尔也会心血来潮一袭汉服着身,抢占C位。参加汉服秀等活动,也都从头到脚,精心打扮。

  陈冬翠购买的汉服以明制、唐制为主,她认为这些款式比较适合自己的年龄段。为了搭配汉服,她还在网上淘配件,在抖音上看教程,自学发饰、配饰制作。目前,她已经做了30多件发饰。

  前日,她将自己做的璎珞发给记者欣赏,看上起古典雅致。在她的微信朋友圈,能看到很多她穿汉服的照片和做的手工首饰,不少亲朋留言夸赞。每次看到她穿汉服,陈冬翠的嫂子总羡慕不已,说也要买件漂亮的汉服拍拍照。

  汉服的美也吸引了陈冬翠的母亲。12月13日是她母亲生日,老人家也想过把汉服瘾。陈冬翠告诉记者,等母亲生日,带老人家去拍几套汉服,让她开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