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爹妈不要太任性 夫妻吵架,一方出走,孩子仿效,也是种蒺藜者得刺的道理。 ■王冬敏 提着5袋自己准备的行李,6岁的四川籍女孩依依(化名)日前独自离家出走。被北白象派出所民警找到后,她又希望民警教育“欺负”她的父亲,让人哭笑不得。(1月22日《乐清日报》) 依依这个孩子胆大、活泼,以出走抗议父亲,还想让民警教训爸爸,这符合6岁孩子的认知。这点,倒与欧美国家的孩子有点相似。在那些国家,父母不能轻易打骂孩子们,邻居一旦发现都可以报警。剧情有点不同的是,依依以出走的形式来抗议父亲。分析她的行为根源,与其母亲的“示范”应该有关:她的母亲也是因为与丈夫吵架才回了老家,丢下孩子不管,以至孩子以为父母已离了婚。 夫妻吵架,一方出走,孩子仿效,也是种蒺藜者得刺的道理。如果说孩子本身就有试图摆脱管束的天性,那么作为母亲丢下孩子出走,则表明母亲还不够成熟;如果说母亲出走是对丈夫进行惩罚,但同时也伤害了孩子,则是做母亲的失职。无论如何,一言不合就出走,这是做父母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坏示范。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被抛弃的恐怖情绪,实属做父母的恶。有一句话“父母是祸害”,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管束干预太多,造成孩子压力太大、活得很累,同样,因一己之私,放下对未成年孩子的监护,在他们的幼小时期投下“没人爱没人要”的心理阴影,也是对子女的严重祸害。 像依依父亲这种只顾自己玩手机、打游戏,还会打骂孩子的人,其实精神上还没有抵达为人父母的阶段。心智没有与生理年龄同步成熟,成家生子后,其情商往往配不上父母这一称号。有一种说法,说当父母最容易了,不用考任何证件,想生就生,不必像获得其他社会身份,要七考八考的。这说法固然有对人权的忽视,但对如何做合格父母,倒是提出了疑问。与其没有充分的为人父母的心理准备,就匆匆忙忙生儿育女,不如等到具备教养孩子的能力之后再生养。 还好,依依出走之途碰上的都是好人,有好心人报案,有民警为其庇护。如果碰上坏人,可能就是一个悲剧故事了,不堪设想。 当下社会,中低阶层的年轻父母都承受着相当大的生活压力,但这不是他们幼稚、任性的借口。年轻时的任性如果不及时矫正,老了也会引发与下一代的矛盾。中国人习惯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是对那些不负责任父母的纵容与粉饰。如果一直任性到老,这是以弱者的心态将孝道的压力甩给了子女。年轻时养成对己严律、对人宽容的品格,老了也不会让下一代烦到哪去。(作者为乐清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理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