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安乐清品牌 熠熠生辉 ■徐剑锋 从刚刚召开的乐清市两会和不久前召开的全市政法工作务虚会上得到好消息,乐清市政法战线去年紧紧围绕“平安护航党的十九大”和实现高水平的“平安九连创”两大目标任务,在夯基础、创机制、保安全、护稳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年全市总警情下降20.5%,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26.06%,火灾数下降24.39%,安全生产事故数下降40%。 平安乐清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夯实了大局稳定、社会安定、群众心定的良好局面。 平安是易碎品,过去平安不代表现在平安,现在平安不代表将来平安。进入新时代,平安乐清建设面临的情况更复杂、形势更严峻、挑战更多更大,我们必须始终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进一步强化抓平安就是讲政治、促发展的认识,切实担负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维护公共安全,是平安乐清建设的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方面要突出防范防控,坚持“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全面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特别要注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升级治安网络,抓好案件多发、易发部位的警务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稳定稳控,时刻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举、高打、高压态势,对“两抢一盗”、非法集资、赌博等行为进行“稳、准、狠”的打击,坚决扫除各类黑恶势力,全力缉捕在逃人员,牢牢掌握社会治安的主动权。 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平安建设的关键所在。当下而言,不仅要通过健全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机制,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置因民生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而且要注重发挥法治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引领群众自觉地把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安全感是一面镜子,人心自有一杆秤。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建立联防、联治、联调、联管机制至关重要。可以说,在平安乐清建设中,人人都是参与者、共享者,要广泛拓展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有效渠道和载体,大力发展各类综治社会组织和群防群治队伍,让“乐清是我家、平安靠大家”成为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蔚然成风,人人当好平安维稳工作的“顺风耳”“千里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只要我们常怀忧患之心,永葆持久恒心,履职担当保稳定,保驾护航促发展,就一定能进一步擦亮平安乐清品牌,让百姓生活得越来越有尊严、越来越有安全感、越来越有幸福感。 (作者为时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