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古镇 留住浓浓乡愁 蒲岐古镇焕发新颜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海燕/文 通讯员 胡云青/摄 2017年以来,蒲岐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打造“特色古镇”为主题,破难攻坚、乘势而上,把古镇改造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推进环境整治,使环境质量全面改善、镇容镇貌大为改观、乡风民风更加文明,为建设“‘菖蒲墩·漫生活’乡愁文化记忆街区”打下坚实基础。 特色旅游古镇1.0版本将建成 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木格窗……沿着虹南大道一路前行,只见蒲岐镇北门街村、西门街村等主干道和建成区以白墙黑瓦为主基调,设有文化墙、马头墙、仿古隔窗、仿古路灯、仿古空调外罩等文化元素,形成淡雅、朴素的立面效果。 该镇西门街、北门街在打造仿古街区,采用深青色仿古石板铺装路面,沿街店铺统一改造为仿古立面,同时集中整合了老街、宅邸、民居、商铺等元素,体现了江南古镇的独特魅力,形成靓丽的商业街风景线。 去年12月份以来,该镇开始实施工期100天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EPC项目。打造“两口两街一步道”,即西门、北门两个入城口,西门街、北门街两条街和沿河休闲步道,具体涵盖路面、墙面改造提升,景观建设,沿河步道建设,乡愁记忆氛围营造,亮化工程等,打造特色古镇旅游小镇的1.0版本。预计春节后,项目将全部完工。 “蒲岐是明清以来抗倭防倭军事重地,多数巷弄建筑还保持着原有江南古镇风貌,留有多处古民居,还有镇武门、保泰门等4座保存完好的古城门。我们在建设中,有机更新现存的传统街区、传统民居,精心保护留住老树、古居、古城门等一切乡愁记忆。”蒲岐镇党委委员陈晓泉说,蒲岐以打造古镇风貌为主题,建立古城保护机制,对古城门、古城场所进行保护,在项目立项、进场施工前做好古建筑保护评估,村集体、镇机关、古城研究会层层把关,将蒲岐打造成兼具历史与时代气息的美丽城镇。 临港“海鲜名城”迎发展 一个个挥舞劳作的身影,一个个项目扎实落地……蒲岐镇投资75万元建设虹南大道、文运路交叉路口红绿灯,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投资220万元打造镇武街立面改造、店招店牌整治工程,全面改善街容街貌;投资370万元打造护城河休闲游步道,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投资2400万元打造EPC项目,全面提升四城门区域环境质量。 该镇在整治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制定蓝图,先规划后设计,按照整治框架串线成面。坚持“面子”整治与“里子”更新相结合,既使记忆街区、美丽庭院、农户垃圾箱、农村墙体、村口景观成为一道道风景,又抓好危旧房拆除等“里子工程”,使古镇旧貌换新颜,乡村从“外在美”转变为“内在美”。 “我们打好整治组合拳,与‘创省卫’共同发力。”蒲岐镇党委书记叶小剑说,该镇拆除老旧菜市场为停车场,投入100万元搭建面积为2400多平方米的临时菜市场,启动新建三星级菜市场,改造重建公厕14座,拆除旱厕800余个,清理出闲置地200多处,成功创成“省卫”,并为申报创“国卫”而努力。 该镇还积极整治河岸乱象。拆除河边违章累计70处共17636平方米、养殖场15家共16400平方米,封堵整治排污口152个。在东干河国控断面边建设具有古镇特色的河长亭、文化墙、亲水平台、休闲长廊、水质展示台,设置充氧曝气活水装置22台,全面提升周边环境面貌,为蒲岐综合整治工作添彩。 同时,该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规划建设古镇风格的海鲜产业基地,改善周边人居环境,擦亮蒲岐“海鲜名城”金字招牌,建成后由镇政府统一监管,实现污水零直排。 经过整治,古镇旧貌换新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