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发展动能 推动经济转型
——代表委员访谈之一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高竞争优势
当前,乐清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而技术转型是经济转型之一,要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
我在平时接触一些企业时,发现部分传统制造业仍存在科技创新缺乏、产品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我建议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向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方向转变,淘汰产能过剩、高消耗、技术落后、没有销路、低效率及无竞争力的产品,并注重知识产权和自主开发产品,使产品在行业内与众不同,提高竞争优势。
此外,受环保整治和“大拆大整”等工作的影响,不少企业的违法厂房被拆除,却难以搬进新厂房。我建议市政府加快全市小微园的建设步伐,让那些有潜力的成长型小微企业优先入驻,利用高科技设备和先进技术早日为乐清经济创效益。
人大代表 郑素阳
优化政府服务
改善营商环境
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在促进工业发展上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由于生产要素的制约,带来企业经营生产成本过高;部分优惠政策尚浮在表面,企业整体发展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
为此,我建议: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真正改善营商环境。比如尽快完善工业区及乐清经济开发区的道路建设、道路绿化、生产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妥善解决员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确保企业享受惠工政策,引导企业做强做大实体经济。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更好地留住乐清优质企业,使企业工厂不外迁、资金不外流,为乐清经济储存更大的动能,厚积薄发,真正保障制造业支撑乐清经济的顶梁柱作用。
政协委员
程安林
大力引进、留住和培养
高层次人才
在乐清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力引进、留住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战略是推动乐清市科技、经济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我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有乐清特点的人才政策,做好服务、统计搜寻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吸引硕士生、博士生等优秀的乐清籍青年回家创业,由市政府牵头组织,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优化人才环境;要建设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公寓,建议政府规划建设多幢人才公寓,为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提供住所,使他们长期稳定地居住在乐清,并解决好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同时,希望市政府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绿色通道和启动资金,为高层次人才较显著的研究成果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支持,并加大对现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高层次人才到省内外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研修和学习,进一步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
人大代表 赵顺荣
传统服务迈向“互联网+”
实现服务渠道多元化
近年来,乐清创建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总部经济园、智能装备加速器、科技大市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我们明显觉察到乐清企业在各自领域的创新,无论是各工业领域知识产权的增量还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的提升,甚至包括原创设计、营销方式、体验消费都得到了创新与改进。
我建议,企业需从传统服务迈向“互联网+”模式,实现服务渠道多元化,既满足公众服务需求,又使公众服务便利化。企业也需联合政府以及多方社会资源,从软、硬件等多方面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此外,科技创新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创新的大环境下,随着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新兴企业增长迅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为更好地引进创新人才与培养创建创业环境,需在地方、企业、个人三个层面创立新系统,推动社会发展,让乐清成为真正的宜居宜创业之地。
政协委员 丁凌云
争当“单项冠军”
以科技逐鹿市场
面对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经济新常态,政府需构建高端智力平台,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培育发展新动能。本土企业尤其是智能装备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借力“国千”“省千”人才创新团队,推动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力求实现质的突破。此外,政府需优化创新帮扶机制,摸清企业缺什么、要什么,从而推出更有吸引力、力度更大的新激励政策。重点企业要重点扶持,一企一策,加速企业发展步伐。
企业则要舍得投入,善借外脑,不能过分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必须主动、积极行动起来,以科技逐鹿市场。近年来,环宇高科每年以总销售额的5%投入研发与生产改造,是较好的典型。企业更要找准定位,发挥专长。创新不等于就要创品牌,非要做行业龙头。以人才见长,可以专攻研发;以生产见长,可以专事代工OEM。甘做“单项冠军”、专业型企业,同样可以做大做强企业。
政协委员 王楚
多管齐下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高密度出台了“两化融合”“机器换人”“技改贴息”等扶持政策,发展“总部经济”,鼓励企业上市,引导鼓励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省级工业园区、小微园区、特色园区建设,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并在优化企业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由于乐清受产业层次、发展空间等因素的制约,转型升级仍任重道远,因此我建议,下步要继续加大力度,齐抓共管,在政策、拓展空间、解决人才瓶颈、优化助企服务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资源倾斜,促进已出台的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扶强扶优的同时,要想方设法为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搭建更好的平台,拓展用人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人大代表 木信德
加快“走出去”步伐
推进“制造+服务”新业态
乐清是以电工电气产业集群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强市,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促进乐清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乐清目前的现状,我提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顺应国家“一带一路”新思路,加大电气设备企业“走出去”步伐。重点培育电气跨国企业,通过设立全球化生产基地等形式,进一步推进电气企业国际化发展;加强电气企业参与国外大型项目建设;以合作共建境外产业园等方式,加强跨国资源配置能力。
推进“制造+服务”新业态。积极探索“制造+服务”模式,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过渡。在精益求精提升电气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拓展增值服务,延伸产品价值链,推动企业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从一次性产品销售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转型升级。
政协委员 薛子夜
推行产品
标准化、模块化
乐清的产业主要集聚在电器(气)、电子元器件等传统制造业,但目前面临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引进多;产业基础薄弱,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集成水平较低;产品结构不平衡,高端装备产业缺失等问题。我认为各企业应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产业基础建设,推行产品标准化、模块化。
目前,企业的发展从资源和资金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我建议企业要不断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推行产品标准化、模块化,增强零部件的通用性,促进标准化生产,推动“机器换人”。
此外,随着加大技术创新、深化两化融合、加强产业基础建设等工作的推动,政府服务转型、便民服务、减税降费等改革举措落地,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乐清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质量稳步提高,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人大代表 林忠沛
不断加快新旧动能
转换的步伐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攻关之年。作为乐清市民营经济的一员,在加快提升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为乐清经济量体裁衣、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
为提高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动能和竞争力,我们企业也参与了市政府倡导的“企业上云”工作,旨在构建高效协作团队,建立智能检测实验室,引入新的生产检测自动化设备,导入先进管理理念,提升全工序的集成化、精益化、柔性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要背靠数据平台和控制系统,结合自身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数据采集和信息追踪系统等,实现高度灵活、高效率、高品质的生产。然而,“智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满足更高的“选择性需求”才是目的,不能简单地将自动化替代人工方式等同于新制造方式。所以不管在什么时代,作为企业,都应该踏踏实实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人大代表 陈诚盛
留住优质企业
建设工业强市
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但也存在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政府服务举措不到位、配套惠企政策难落地等问题。
我建议,建立企业贡献和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用地退出机制。对于税收贡献度大、信用良好、亩均产量高的优质企业优先进行土地资源配置和政策扶持。加大对已供土地使用情况的摸底,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的规定执行,及时收回未使用土地,杜绝“供而不建,建而不用”的拿地现象,避免企业利用土地流转获利,遏制囤地圈地现象。
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土地出让价格,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同时强化企业纳税的培训辅导,规范企业合法纳税,确保企业享受优惠税收政策。
此外,继续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大力实施“政务服务+互联网”,真正树立为企业办事的意识。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出台有效的人才政策,留住和引进高新技术人才;与高校合作建设人才培养与培训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政协委员 虞娇蓉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伊格 郑露露 整理
刘言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