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时政
3  4  
人在画中走 景在山中游
以画会友助学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在画中走 景在山中游
小城镇综合整治令“红色岭底”添新颜
2018-01-15

    人在画中走 景在山中游

    小城镇综合整治令“红色岭底”添新颜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剑佩 文/摄

    沐浴在晨光中的岭底乡烟波荡漾,随着太阳升起,烟雾渐散,这个海拔300多米的山老区露出了神秘面纱,正如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缓缓展现。一年来,岭底乡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绿水青山、风俗风情和红色元素相得益彰,带来了山老区的蝶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赋予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新的实践意义。岭底乡持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变为可期可待的目标,奋力书写着小城镇发展崭新篇章。

    挖掘岭底红色元素

    岭底乡位于乐清西部革命山老区,有乐清“井冈山”的美称。

    夕阳西下,老谢带着孙子来到“吹响时代的号角”公园,三面巨大的红旗下,一个铜雕的战士手握冲锋号目视远方,这个以红色革命背景打造的公园,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公园就在我家门口,我现在吃了晚饭,就会带着孙子来公园走走。”老谢看到一年内周边环境从荒山变成公园,嘴角上扬、满脸笑容地指向远方,“看见了吗?前面一片绿色草坪上的13个铜雕战士,也是新建的公园,今年我们这里新建了好几个公园呢!”

    老谢的笑容来自于环境改变带来的愉悦。岭底乡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紧紧把握自身特色,围绕已有风貌基础,融入红色革命元素,建成了薪火相传雕像、游击队员群雕、红岭公园、周丕振同志故居等一批红色景观,还在2个入乡口等重要节点打造标志性建筑。

    “我们来过几次岭底,这次印象最深刻,感觉人在画中走,景在山中游。”王先生跟朋友从温州市区过来,一路游山玩水,岭底打造的红色革命主题风貌,让王先生流连忘返,“真的很美,我都有点不想走了”。

    精心部署项目建设

    从夏林头村开始经南充村往泽基村走,只见外立面改造后的街景清爽雅致,手绘版的系列水墨风格的文化墙更添风韵。此外古树、古道、古街、古桥在传承中得到修缮和保护,既体现传统特色,又不断改善环境品质。

    岭底乡的母亲溪——上屋龙溪里溪水潺潺,400多米的游步道正沿着溪床建造。“我们对上屋龙溪进行拦水坝美化工程,对溪道开展治理,结合步道建设,打造靓丽沿溪风景线。”岭底乡南充村党支部书记陈桓乐说,通过环境整治,母亲溪面貌焕然一新,电线“上改下”,庭院摆起盆景,车辆有序入库停放,小山村比上了大城市。

    2017年,岭底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制定了1276万余元总投资计划,涵盖七大类目。新建停车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启用垃圾分类设施,建成垃圾减量处理站,实施彩色景观带建设等一系列设施的投入和完善。

    全民参与标本兼治

    不论是环境卫生整治,还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好的机制,好的队伍保障,就一定能干好,好得长久。这是岭底乡基层干部的感悟。

    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关键在人,活力在机制创新。

    “我们加大建成区保洁力度,全年完成清理130处,清运垃圾666吨。”岭底乡党委书记王永道说,这么多的垃圾,单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组织村干部、村党员、普通村民开展各类环境整治义工活动,“环境整治,全年超过3600人次参与活动,村民环保意识强了,环境卫生正向着良性循环运行。”

    说话间,夏林头村村民李阿姨提着两袋垃圾走到垃圾桶前,将不同的垃圾分别放进标有“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内。“村两委早在年初就跟我们说要提高环境卫生意识,宣传多了,我们就自觉起来了,不仅做到垃圾不随手扔,还会分类入桶。”

    岭底乡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实际操作中,始终将群众参与放在首位,发动党员干部群众集思广益,形成整治共识,凝聚整治合力,变“政府独奏”为“群众合唱”。

    如今,岭底乡的环境正悄然发生变化,“美丽”这个词写在每个岭底人的脸上。

    岭底乡一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时政 00003 人在画中走 景在山中游 2018-1-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