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白象镇最大农贸市场改造加速中 在临时交易点买菜,感觉不错呦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孟涛 文/摄 1月1日,1000多平方米的前程村临时交易点作为北白象中心农贸市场拆后的过渡菜场正式投入使用。当日就迎来了大客流。 1月10日9时许,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前程村临时交易点时,菜场内人群熙熙攘攘,每个摊点前都围着前来买菜的顾客。蔬菜摊的摊主张赛岳表示,搬到这之后,生意比之前火红多了。 2017年5月8日,北白象镇最大农贸市场——中心农贸市场开拆并进行改造提升,标志着白慎河畔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正式启动整治。然而,由于许多居民数十年来习惯到北白象中心农贸市场买菜,拆除对他们而言有着诸多不便。 为此,在北白象镇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前程村与白象村一道,着手对中心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按计划将于今年10月左右完成改造。而前程村的临时交易点,便是重要的过渡。 这里买菜很方便 “买点菜中午回家做饭。”1月10日9时40分许,前程村临时交易点一蔬菜摊前,家住白象大道附近的林女士刚买了一篮子的菜。推着自行车的她对该菜市场称赞不已。 “这里规划得很好,虽说比之前河边的菜市场要小一点,但种类齐全,进来一趟就能买到所有的菜了。而且你看,这地上都没有水,挺干净的。”林女士笑着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有别于原先“河边菜场”的脏乱差,这里虽是临时交易点,但摊位设置、配套设施等都很规范。 林女士的说法得到了前程村负责人张建瓯处的证实。 9时50分许,张建瓯正在临时交易点内察看摊主销售情况,不时让违规占道经营的摊主将占道的物品清空,留出一条通畅的道路。 “虽说是临时交易点,但我们在北白象镇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的指导下,将内部的排水、排污等管道都设置好了,排污系统更是接入到了管网内。除了卖水产的摊位前有少部分积水外,卖蔬菜的、卖肉的摊位前,都干干净净。”张建瓯说,“河边菜场”拆除后,北白象镇居民的买菜需求还要解决,在有关部门的多次指导下,他们设置了前程村临时交易点,受到了群众的一致欢迎。 “这里买菜可方便了。”前程村村民陈素珠提着一袋水产从临时交易点门口走出,感叹该临时交易点菜品丰富,有“一站式”选购之感。 生意比以前红火 10时许,蔬菜摊的摊主张赛岳站在摊位内,脸上笑开了花。原来,长约两米的摊位桌子上,只留下了两根玉米棒。“别的都卖完了呢。”张赛岳笑着说,她下午一般都不摆摊了,一个上午就卖得差不多了。 看见张建瓯走近,张赛岳拉着张建瓯说:“能不能再租个仓库给我,我想弄点冷冻的水产卖卖。”原来,张赛岳看到生意红火的临时交易点想扩大经营规模,再做点生意。 “现在摊位需求很紧张,我回村里讨论一下再给你答复。”张建瓯说。 张建瓯告诉记者,现在摊位供应紧张,原先前程村“河边菜场”的面积有4800平方米,400多个摊位,现在的临时交易点内,摊位数仅200多个,缺口较大。 对此,前程村将原先河边菜场由8米长的摊位缩短为5米,5米长的摊位缩短为2至3米,2米长的摊位缩短为1米,对临时交易点内的摊位数进行了压缩,这样使菜场内的菜品数量增长了不少。 不再污染白慎河 10时10分许,北白象中心农贸市场原址,即前程村“河边菜场”内,也是一片忙碌景象。十几名工人正在清理即将迎来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 2米之隔的白慎河,则被一堵高约3米的围墙所护,感受不到北白象中心农贸市场改造的“热闹”,也不再有菜市场的污染排向它。 “5月8日拆除后,我们就在河边留出宽约2米的游步道,并建成了3米高的围墙,使菜市场不再污染白慎河。后来又有摊贩聚集于此销售,我们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加快了临时交易点的建造,赶在元旦那天开业。”张建瓯说,目前,北白象中心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已通过会审,正在咨询及招投标阶段。按计划,改造提升将于今年10月左右完成,菜市场将按三星级标准打造,力争四星级。 北白象镇纪委书记郑国东联系石船社区,对该临时交易点情况及北白象中心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较为熟悉。 “临时交易点的投用,可说是有几点较为显著的作用。一是为中心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期间解决了各方的后顾之忧,提供了场地保障;二是保障了民生需求,尤其是春节临近,群众买菜需求极大,交易点可以集中提供更丰富更好的年货和农副产品;三是临时交易点规范了买菜购物的环境,若无临时交易点作为集中疏导,400多个摊贩涌入马路、道路,形成‘马路市场’的话,对城镇管理、交通、环卫等都会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临时交易点在北白象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视下,已按一定标准完成了改造,能达到临时使用的要求。”郑国东说。 临时交易点内生意红火。 改造后的白慎河畔,水清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