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翁垟
3  
翁垟铸起爱心之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点滴慈善汇聚大爱
翁垟铸起爱心之城
2017-10-31

    报头题字:梁平波      社址:乐清市伯乐东路557号       邮编:325600       传真:61523131        定价:每份1.2元       广告部电话:62579796       印务公司电话:61600921        发行中心电话:61606929      质量投诉电话:62579792     法律顾问:王荣迈 陈建远

    点滴慈善汇聚大爱

    翁垟铸起爱心之城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孔丽琴

    见习记者 陈瑶璐 通讯员 陈灵敏

    从为31名特困学子撑起一片天的叶定献、叶珊珊夫妇,到见义勇为的司法调解员李平湖。这些年,在省市各级好人榜上不断涌现出一个个美丽的翁垟身影。不经意间,“大爱”这个词悄然成为翁垟的新标签,而这背后是翁垟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过去的8年,翁垟各界能人志士积极响应慈善事业,共认捐2100多万元,到位资金1768多万元,用于街道道路建设1000多万元,用于开展助医助学助老助孤等各项活动230多万元。

    慈善一日捐 福泽数百人

    10月18日上午,翁垟街道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街道机关干部、各村干部、职能站所负责人和各中小学幼儿园、企业宗教界爱心人士参加了活动。

    现场,大家积极参与,慷慨解囊,你1000元、我500元……没多久,筹集现金达17万余元。企业家、能人志士不断举起认捐牌,认捐金额达327万元,其中乐清圣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认捐110万元,华新村乡绅叶利成个人认捐60万元,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认捐55万元,浙江万兴铜业有限公司、浙江绿色起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市协宏成套柜体有限公司分别认捐10万元。

    活动募集的资金全部由翁垟街道慈善分会统一管理,捐款用于全街道贫困人口,开展各项救助活动和公益事业,包括给困难大学生送助学金、给空巢老人送关爱慰问品、给遭遇突发灾害等困难群众送慰问金、给贫困病患家庭送医疗救助金、给孤残儿童送温暖、修建道路等。

    在翁垟,“慈善一日捐”活动已连续开展8年。翁垟街道慈善分会会长蒋章胜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这些年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翁垟企业也面临转型创新,但企业家参与慈善、奉献爱心的热情一直都没变。8年来翁垟“慈善一日捐”秉承“慈爱翁垟,善行天下”的慈善理念,开展各类救助活动。该分会仅去年便发放救助款项97.6万余元,其中定向公益事业支出67.5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02人。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募集的善款中除了一张张百元大钞外,还有很多硬币,这些是翁垟街道各学校、幼儿园的孩子们捐献的。

    “今年我们从捐款箱里整理出5000多个硬币。”蒋章胜说,随着“慈善一日捐”活动影响力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去年,翁垟各校各幼儿园积极开展“大手牵小手”——家长学生共筑爱心活动,带动孩子们参与到爱心捐赠工作中来,从而把慈善转化成一种慈善教育,在孩子中间传播,意义非凡。

    同时,翁垟街道宗教活动场所亦积极响应“慈善一日捐”活动,纷纷解囊,踊跃捐款,在“慈善一日捐”活动当日,募得善款近10万元。

    村级帮扶金 团结村民心

    如果说“慈善一日捐”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慈善引导,那么村级帮扶基金的成立,则属于民间爱心人士的爱心集结。

    10月26日7时许,闹钟未响,翁垟街道河西村妇女主任虞素微便已起床,匆匆洗漱后同几位志愿者来到了农贸市场。和别的买菜人不同,她们专挑软糯易消化的菜品,且一买就是一大车。原来这些菜是为村里的老人们准备的。

    待忙好赶到河西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时,这里已有老人在等她们。

    “我们每天都会安排志愿者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免费做中饭和晚饭。”虞素微说,由于村里的年轻人多外出经商,孤寡空巢老人较多,前年村里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后,村里的爱心人士们便自发成立了“当家媳妇”志愿服务队,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帮中心打扫卫生、做菜做饭等。

    目前这支队伍有志愿者75人,大部分是上班族,于是大家采取轮班制,每名志愿者每月至少值班两天,每天不间断地轮流值班。

    志愿者出力,热心村民出资。

    “河西村的慈善氛围一直很浓,村中愿意做慈善的人也很多。居家养老中心和文化礼堂建成后,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慈善带来的力量,做慈善的意愿更浓烈,因此我们建立了村级帮扶基金。”河西村党支部书记徐雪朋说,2010年河西文化礼堂动工开建,并将居家养老中心纳入其中,得到了村民的鼎力支持,收到捐款1200万元。去年6月,村里以建设文化礼堂余下的资金为启动金,建立了村级帮扶基金,用于居家养老中心等慈善事务。会长徐岩飞更是带头拿出13.95万元救助金帮助白石街道尿毒症患者钱益双换肾、帮助北山前火灾困难户及村里几户困难户。

    设立村级帮扶基金并非河西村首创。早在2014年2月,东方村便成立了翁垟街道首个村级帮扶基金。

    据东方村党支部书记王国丰介绍,截至目前,东方村共筹集到了帮扶资金近百万元,基金主要用于村中助老、扶贫、助学、造桥修路等方面。接下来,村里正筹划建设居家养老中心,以此为核心,更好地发挥村级帮扶基金的作用。

    爱心企业家 慷慨馈家乡

    翁垟的慈善事业,少不了在外乐商及能人志士们的付出。对于这些爱心企业家,蒋章胜如数家珍。

    兴茂路是翁垟街道交通主干道之一,途经几个村,两端连接万柳路和南阳东路,人流车流密集。上周,记者在翁垟采访时,蒋章胜介绍,这条总投入8000多万元的民生之路,除了政府拨款和翁垟慈善分会投入外,许多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其中翁垟本土企业家陈国纯就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兴茂路的建设。另外,今年街道府前路和镇北街建设,也收到了浙江万兴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定向道路建设捐助资金。

    像这样的爱心企业在翁垟还有很多。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献孟,对家乡翁垟的公益事业十分支持,每年都会向慈善分会捐助15万元的善款,用于家乡的建设。企业家们积极参与街道大小事务,在建设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展各类慈善活动的过程中总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正用行动,努力为家乡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面对记者采访,陈献孟却一再婉拒,他说自己做的是分内事,不值得宣扬。

    还有华新村的在外乐商叶利成,连续多年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2016年又分别为翁垟四小、翁垟三小、翁垟一中定向助学捐款20万元、10万元、10万元。这已不是叶利成第一次慷慨解囊。2014年,全市开展“五水共治”活动时,他第一时间认捐100万元,用于家乡环境治理。

    爱心人士吴余益致力慈善十余年,于2010年和爱心人士共同建立了翁垟地团教育发展基金会。多年来,帮助了600多名学生实现教育梦。

    和以上诸多爱心企业家一样,吴余益一直回避采访,当记者问到做慈善这么多年来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时,他才打开了话匣子。有一次,他经过市区东浦桥,看见一位老人正在拉车,由于车子重、坡度陡,等信号灯转绿了,老人还是没能把车拉上坡。后面的汽车开始不耐烦地按喇叭,老人又急又慌。吴余益下车一路小跑到老人身后,帮老人把车推上了桥。当他准备离开时,老人拉住了他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孩子,你是个好人!”

    这件事对吴余益感触很大,他说慈善是从小事做起,并不是说投入的钱越多就一定更有意义,有空尽量多做一些小事也是为慈善事业添砖加瓦。

    平凡不平庸

    小城故事多

    翁垟各校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

    河西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场面温馨。

    爱心人士参加“慈善一日捐”。

    李月秀背受伤老人送医。

    滨海之城有大爱,也藏着鲜为人知的暖心故事。

    “翁垟街道北街村妇女主任李月秀,听闻村中一膝下无子女老人因车祸受伤,生活无法自理后,全程陪护送医,并为老人擦身、换洗衣被,令人动容。”上周,记者收到这样一封表扬信。探索这封表扬信,记者得知了一个暖心的故事。

    故事要从4个月前讲起。

    今年6月中旬,北街村村民叶珠芬接到敬老院的电话,称住在该院的、其老公的哥哥陈阿公脚部受伤,需要家人陪护送医。叶珠芬赶到敬老院,发现兄长右脚肿如馒头,已无法动弹。

    陈阿公因智力缺陷,终身未娶,早年住在弟弟家,由弟弟弟媳等人照料,近年来岁数渐长,便搬到了敬老院。此前一日,他溜出敬老院,在大街上被车撞倒,肇事车辆逃逸,当日见老人行走自如,家人便将其送回了敬老院。

    谁知,第二日老人的脚肿得老高,无法行走,院方找到其家人送医。

    然而叶珠芬的老伴和孩子恰巧都出差在外,她一个人又背不动兄长,只得到村里找人帮忙。

    此时她遇到村妇女主任李月秀,便把情况叨念了一番。没想到,李月秀当场决定陪她去照顾老人。

    陈阿公住在三楼,李月秀便俯下身将老人背下楼,并打车将老人送往医院。挂号、拍片、敷药、买药,李月秀全程陪护。随后几日她还买来水果等物品经常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擦身、洗衣被。

    “她这种不怕脏、不怕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敬老精神,爱护村民的行为让人感动不已。”陈阿公的弟弟事后得知此事,特意写了表扬信,以表谢意。

    然而当记者辗转找到李月秀谈及此事时,做事风风火火的她却红了脸:“我没做什么,值得尊敬的是老人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弟媳妇。”

    李月秀说,叶珠芬嫁到陈家后,在料理自家事务的同时,不忘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兄长,颇为不易。李月秀说,正是叶珠芬不离不弃的敬老精神感动了她,引导她加入到帮扶队伍中来。

    也许正是因为心中有爱,李月秀和叶珠芬才会永远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而他们的故事也在悄然感动着更多的人。正如梵高所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是翁垟爱心人士汇聚成河的爱心接力,铸起了翁垟大爱之城。相信在这么多爱心人士的感染下,大爱翁垟将日益美丽。

    本版图片由翁垟

    街道办事处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翁垟 00012 翁垟铸起爱心之城 2017-10-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