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一笑 行走在岭底的泽基、张庄和南充这些山村,山峦叠嶂,满眼翠绿,各种风格的乡间别墅和高楼,彰显着老区人民蒸蒸日上的生活。 70多年的时光流逝,如今在这三个村庄早已找不到被大火肆虐的痕迹。但对于村里上了年纪的人来讲,那场大火没齿难忘。 现年82岁的张庄村村民周序通,一提起72年前的那场大火,他神情凝重:“我那时才9岁,怕被国民党报复,和村民们都逃到山上躲起来,结果等国民党放火撤离后,回来一看,整个村子被烧个精光,鸡鸭牛羊被牵走了,谷仓空了,所有家什都被毁,我们没地方睡、没东西吃,就用山上的竹子和茅草搭棚居住,那种苦和凄惨到现在都忘不了。” 1945年4月12日,周丕振率第四中队坚持在以正江山为中心的永乐边境,与顽军周旋。4月15日,顽军1000多人包围了山面乡(现岭底乡)游击根据地,先将泽基、南充、张庄三村群众的粮食、牲畜、衣服、棉被等全部抢光。接着,三村同时被点燃起火,国民党下令不准任何人救火,一经发现,当场枪毙。 就这样,三村群众眼睁睁地看着家园被大火吞噬,2052间房屋在一日之内全部化为灰烬。 泽基村86岁的老党支部书记周衍宋14岁就投身革命,当上儿童队队长,他说国民党在放火烧三个村庄之前,已经放了好几把火,第一次烧了村民周序教的家,因为他家给游击队员办夜校;第二次放火烧了游击队队长周丕振的家;后来又烧了刘成章、刘成光英雄两兄弟的茅草房及杨家田自然村周炳杰的房屋。 但根据地群众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村民们记得,一村民从废墟里扒出未烧尽的粮食,用三块石头垒了一个简易灶,准备烧点饭。周丕振见状,大声对乡亲们说:“只要人还有,房子能重新造起来,粮食能重新种出来,革命一定会成功!” 三个村庄的村民在游击队的帮助下,清扫废墟,搭起简易草棚,重建家园,生产自救,冒着生命危险为地下党组织、游击队送信、带路,提供给养,掩护救治伤病员等,坚持斗争直至革命胜利。 昔日交通不便、海拔四百多米的张庄村如今已成为花园式新农村,被评为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 “张庄村超过九成的村民在外地经商,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北京从事房地产、服装等生意,很多村民致富后,老家的房子盖得特别气派。”村干部介绍。沿着洁净整齐的村道,只见路两旁的乡村别墅盖得一幢比一幢豪华与漂亮,很多房子还带私家花园。泽基和南充等岭底的村民也都纷纷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了今非昔比的好日子。 昔日家园遭烧抢 如今遍地是洋房 「括苍英雄故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