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 文明新风拂过状元小镇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甜甜 绚丽的舞台灯光、欢快的乐曲歌声、耐人寻味的小品……连日来,淡溪镇的夜晚格外热闹,多个文化礼堂内,都能看到老少齐聚一堂其乐融融的画面。淡溪镇通过开展慰问活动、表彰先进、文艺汇演等形式,弘扬文明新风,传递浓浓乡情,形成全社会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并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乡村的每个角落。 文化礼堂温情涌动 10月26日晚,淡溪镇柏岩文化礼堂内充满温馨,该村为两位百岁老人和20多位八旬以上老人集体祝寿,工作人员恭敬地向他们送上鲜花和真挚的祝福。晚会上,还颁发了“好婆婆”“好媳妇”等奖项。 “敬老爱老不能说过就忘,老年人的现在,就是我们将来的样子。”一名年轻观众由衷地说。 当晚,梅溪文化礼堂举办敬老晚会,表彰了环境保洁、平安法制、孝老爱亲等十多个“最美”奖项,现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银龄互助实况演示,志愿者为老人洗脚、梳头。东高桥村结合环保主题,举办重阳节晚会,宣传生态文明。 10月27日晚,淡溪商会在黄塘文化礼堂举行文艺晚会,宣传十九大精神,表彰孝老爱亲先进人物。 近日,淡溪镇党委书记黄爱丽带队,看望全镇百岁以上老人,并对孤寡和重病贫困老人开展慰问,各村也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扫一扫 看视频 蔡甜甜摄 曾盼制作 志愿者为老年人梳头发。蔡甜甜 摄 居家养老全域覆盖 11时正是饭点时间,垟岙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内近150平方米的食堂内坐满了人。大家一人一餐盘,两荤两素加一碗米饭。老人们有的聚在一块儿边吃边聊,有的一个人细细品尝可口的饭菜。吃完后,不少老人不急着离开,踱步到隔壁的休息室看看电视、听听鼓词。 去年5月份,该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食堂面向本村老年人开放,每人每月交100元,就能吃上现成的午餐和晚餐。 “有些老人常年一个人生活,郁郁寡欢,每天来食堂吃饭,不用担心做饭问题,大家每天见面,经常说说话,精神状态都好了许多。”一名村干部笑道。 黄塘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里,时常会有一群热心的志愿者,为这里的老年人洗脚按摩、测量血糖血压、洗头理发。老年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贴心的服务,还能够和志趣相投的好友聚在一起吟唱小曲、闲话家常。 淡溪镇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镇75周岁以上老年人有2000余人,部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且子女大多在外工作、经商,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基本服务保障。 2015年,乐清市将淡溪镇列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试点镇。 该镇在开展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过程中,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搭建信息管理平台,设立便民食堂,拓宽老年人生活兴趣,组织文体活动,建立老年人医疗保健系统。同时,整合资源,成立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目前,该镇已建立33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目标。 好家风代代传承 在西林村,一听到陈和芬的名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给她点赞。10年来,她用自己的孝心和耐心照顾患有腿疾的婆婆,得到了邻里的赞许。 每天一大早,陈和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去照顾婆婆。为了帮助老人家缓解病痛,让老人心情舒畅一些,她尽可能抽出空闲时间,说些幽默风趣的话给婆婆解闷,还给婆婆洗脚按摩。本来宽容慈祥的老人家,因病痛缠身,经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陈和芬奉汤端水,丝毫没有怨言。 陈和芬的家训是“遵纪守法、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家庭和睦”,她用行动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孩子们深知母亲的辛苦,每次回家,都会主动承担起家务,关心奶奶和母亲。 作为南宋状元王十朋的故里,淡溪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该镇注重家风家训、传统文化传承,不少村居在公民道德规范建设上下功夫,如黄塘村村民家风家训上墙、梅溪村设立并表彰一批“最美梅溪人”“敬老爱老助老典范”“最佳献爱心奖”等先进个人,村民思想意识大大改观,涌现出大批好人好事、值得大家学习的好婆婆好媳妇典范。敬老孝亲、互助互爱的文明新风拂过状元小镇,使得这里的景美人更美。 慰问老人。 长寿老人合影。吴芬媚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