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新居民·科普
3  4  
“找海英,就对了”
秋季腹泻来袭 做好预防免遭罪
六招防嘴唇干裂
吃“香”字头水果可改善“秋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找海英,就对了”
她是下垟村新居民的“知心姐姐”
2017-10-27

    入秋了,天色暗得早,走在路上的行人也都是行色匆匆,笔者跟在钟海英身旁,她的步伐很快,踩着村里坑坑洼洼的小路,三步并作两步走,不时伸头张望,转到村里一个分岔口时远远看见一间杂货铺,她轻声嘀咕了一下,“这个人好像没见过”,说完抬脚就上店里去了。

    杂货铺的老板叫张思贵,来自河南,在下垟村开杂货铺已近3个月,钟海英口中的“陌生人”就是张思贵的妻子,刚到翁垟街道一天。“她是‘火眼金睛’,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了,我在这里的这些天,天天看到她在村子里不停地转悠。” 张思贵打趣地说,钟海英不好意思地笑了。

    “头摆正一点,好的,就保持这样!” 钟海英拿出特殊智能手机,打开上面的“流管通”APP,当场为张思贵的妻子拍照办理居住登记证。“以前都是手工采录,现在拍照录入信息只要一台手机就全部搞定,直接现场核对、现场采集、现场入库,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笔者跟在张海英身边,不到5分钟,就看到她为两名新居民办理了居住登记证。“下垟村的新居民每一个我都熟悉,新来的,只要看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张海英一边说着,一边又走向另一户新居民家。

    这个时间,刚好是下班的点,上门一敲,大部分新居民都在家,“大哥大姐,在吃晚饭啊,饭菜真不错。”钟海英就像老朋友来串门一样,一家一家敲过来,好多新居民都热情地招呼她,留她吃晚饭。“每个月我都得回访好几次,什么时间点,哪户家里有人都得摸透摸熟,不然就白耽误功夫了。”所以,什么时间到什么人家里,钟海英都能掐准时间点,“有的人上早班,有的人上晚班,我的工作时间就得跟着他们走。”不过,她偶尔也有扑空的时候,这时她就会一趟又一趟上门,直到找到人为止。

    “找海英,就对了”

    她是下垟村新居民的“知心姐姐”

    ④

    ■吴梦梦 文/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钟海英也不例外。每次看到其他女性打扮得漂漂亮亮,穿着时尚的高跟鞋时,她就格外的羡慕,可自5年前入职翁垟街道新居民所后,家里的鞋柜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新的高跟鞋。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路上依稀有几个人影,钟海英就带着她的工作“装备”上班去了;傍晚,华灯初上,其他人陆续下班回家时,钟海英又要出门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上班都在不停地走街串巷,脚底下的运动鞋磨坏了一双又一双,可她与辖区内新居民的感情也在这磨合中变得越来越深厚。

    10月17日17时,笔者采访钟海英时,决定跟随她到翁垟街道下垟村走一趟。

    真诚付出感人

    “我怀着十分感恩的心情,给上级领导写下这封感谢信,感谢你们给予无私的爱,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在这异乡感受到真切的关怀,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谢谢你们!”今年3月份,新居民叶有梅一家为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写给翁垟街道新居民所和钟海英一封感谢信。

    叶有梅一度哽咽地说,在最困难的时候,钟海英这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用真诚的付出给予她温暖。在她的眼里,钟海英就像是她的亲姐姐,有什么心事、难事,她第一个想到倾诉的人就是钟海英。

    “我能力有限帮不上什么忙,就希望多多开导她。”钟海英说。去年初,钟海英上门排查走访时来到叶有梅家,看到叶有梅刚动完手术一个人躺在床上身体虚弱不能动弹,丈夫有骨质增生干不了重活,家里又有3个孩子要抚养,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窘况,叶有梅心情极度压抑。为了开导叶有梅,钟海英常常过来帮叶有梅干点家务,带带孩子,给他们送来吃的喝的。去年底,钟海英把叶有梅的困难上报到翁垟街道新居民所,所里的几位领导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来看望叶有梅一家人。

    19时,我们从叶有梅家里出来,两人一路闲聊,笔者得知,在工作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事情钟海英还做了好多,可是她不愿意多讲。她说:“这些都是平凡人做的平凡小事,不值得一提。”

    钟海英用摩托车将笔者送到村口,分别时她急匆匆地赶回去,并打趣地说:“今晚因为你耽误了不少工作计划,晚上又得加班到10点多啦!”

    自费包车接人

    “海英,你来啦!”刚走进下垟村的村口,迎面碰上好几位新居民跟钟海英热情地打招呼,钟海英亲切地回应。走到村里的菜市场时,一位郑阿婆拉住了钟海英谈话。郑阿婆家有好几间房子出租给新居民,可最近关于出租房消防问题,她跟几位租户谈得不是很融洽,所以想请钟海英帮忙出面协调,钟海英一口答应。郑阿婆听完笑了,“我们房东有时候和新居民出租户或许是角度不同,偶尔会意见不合,遇上这样的情况,找海英就对了,有她出面调解绝对没问题。”

    下垟村毗邻乐清经济开发区,是翁垟街道新居民较为聚集的村居,全村共有新居民近3000人,本村常住居民800余人,全村的出租房不但基数庞大,而且租客变动频繁,时常会有新居民搬进搬出。不过,这可难不倒钟海英,因为她的“线人”遍布整个下垟村,这些房东“线人”一有“风吹草动”都会主动联系钟海英,让她省下不少功夫,可当初为了主动拉好与他们的关系,钟海英可是下了不少苦功夫。

    “乐清话太难学了,可没办法,村里的出租户绝大多数是阿公阿婆,说乐清话会让他们觉得亲切,容易拉近距离。”钟海英祖籍四川,13年前嫁到翁垟,入职翁垟街道新居民所后,她勤学苦练,如今也能说上一口流利的乐清话。

    乐清话说得溜了,与村民的距离也拉近了,而感情的建立也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付出累积。去年底,翁垟街道筹备召开10人以上出租房消防安全房东培训会,钟海英向辖区内所有10人以上出租房房东发放会议通知书后,发现仍有很多房东不愿意参加,“出租房消防安全太重要了,培训会又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这些房东都应该去听听,可好多房东觉得年纪大了,来回行动不方便不愿意参加。”钟海英想了一个办法,她自掏腰包包了一辆大巴车,将一户户的房东接上车,培训会结束后又一个个送回家。

    火眼金睛辨人

    扫一扫 看视频

    吴梦梦 拍摄 汪洋 制作

    钟海英与新居民正在沟通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新居民·科普 00008 “找海英,就对了” 2017-1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