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重阳节特刊
3  4  
重晚晴:敬老爱老蔚然成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7年10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重晚晴:敬老爱老蔚然成风
2017-10-27

    重晚晴:敬老爱老蔚然成风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叶萌 陈海燕 徐琴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在乐清大地上,孝老、爱老、助老故事层出不穷,社会各界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多种形式弘扬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的敬老意识,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值此重阳节来临之际,全市不少企业、单位、个人组织开展敬老活动,营造出了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把敬老爱老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多年尊老敬老成习惯

    重阳节前夕,乐成街道北门村老协又收到了浙江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道荣送来的20万元捐款。

    “从2009年开始,陈道荣董事长已连续八年关心我们村的老人,每年给村老人协会捐款20万元。”北门村党支部书记许福友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近些年村里修桥、建廊桥缺经费时,陈道荣总是慷慨解囊,已捐款数百万元。此外,他还每年给村老协捐款20万元。

    “我们村有500多名老人,这些钱主要用于重阳节给老人们送登糕,办酒宴请老人吃,再给他们发点福利等。”北门村老协会长杨美泉说,每年春节前,他们还会用这笔钱,给村里的贫困老人送慰问金、慰问品。

    无独有偶,虹桥镇邬家桥村林国华也是一名热心企业家,他已连续十多年捐款给该村老协。“今年重阳节,林国华还将出钱请全村老人聚餐,目前酒席已预订。”邬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林时节说,他还预订了几百箱牛奶,计划聚餐结束后分送给每位老人。据悉,林国华除出钱给老人过节外,每年还拿出一定经费支持邬家桥村建设,村老协的桌、椅等都是他捐款购买的。

    岭底乡湖上垟村不少村民在北京经商。每年重阳节,他们都会筹款给村老协,让全村280多名老人聚餐或发慰问品、慰问金。“这些在外经商的年轻人筹钱让我们过节,老人们都感受到了浓浓的敬老情。”湖上垟村老协会长林士会感慨道。

    大荆镇田岙村六七十名青年人已连续多年共同出资,请村里的老人吃“敬老酒”。这几天,这批青年又在筹办此事了,老人们心里都乐开了花。

    10月26日,天成街道举行重阳敬老表彰大会。“我们每年都会表彰一批孝敬上辈的好儿媳,敬老助老、老协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天成街道老协会长万忠雄说,此前4年,每次表彰大会的重头戏都是“幸福家庭老人”的评选,该评选门槛非常高,要求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无违法行为,夫妻俩是农民、原配、婚龄在40年以上,并且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关系和睦、团结邻里、子女婚姻无曲折等。 今年,有8对“幸福家庭老人”从辖区2500个家庭里选出,真可谓是百里挑一了。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10月24日下午,悠扬的鼓词声从岭底乡南充文化礼堂传出,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聆听。当天,150余名老人汇聚在此,他们边品登糕边听鼓词,好惬意。

    据悉,为弘扬文化敬老新风尚,乐清市文广新局、岭底乡党委政府主办,市非遗保护中心、岭底乡文化站承办了“欢庆十九大 唱迎重阳节”敬老主题活动。

    乐清鼓词传承人陈金平表演了《骆戴海送文书》,葛慧芸表演了《三官大传选段》,杨迎莺、谢爱娟表演《高玑卖绡》。老人们听后竖起大拇指,称活动办得好。

    当天还给老人送了登糕,登糕由乐清米塑传承人郑小红制作。

    10月24日上午,在雁荡镇小岙村村委办公楼里,来自金源足浴店的20多名技师,为该村8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免费洗脚、修剪脚趾甲、按摩,老人们笑容灿烂。小岙村党支部书记陈全妙说:“村里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160多人,平时大家多呆在村里,现在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到足浴服务,觉得特别开心。”

    10月20日,乐成街道老年协会、乐清市慈善总会乐成分会开展重阳节前慰问活动,共为92名困难老人送去了慰问金。据悉,这次慰问主要针对“因病致贫”的老人,希望通过节前的慰问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欢乐,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重阳节前,城东街道胜华嘉园小区举行重阳节敬老活动,孩子代表给小区里65岁以上的爷爷奶奶送上敬老红包,祝他们重阳节快乐。

    “银龄互助”让爱不打烊

    乐清现有“银龄互助”志愿者上万人,这些年来,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措施开展爱老助老活动。

    乐清市爱心话聊志愿者协会创建于2006年3月,10余年来,志愿者们一直坚持上门走访,给老人带来很好的精神慰藉。每逢传统的四大节日,志愿者们总是带礼物上门慰问,和老人们欢乐过节。

    “乐清有些行动不方便或性格内向的老人,过着‘白天独坐盼人来,黑夜昏灯伴孤影’的日子。”乐清市爱心话聊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石进才说,老人们非常渴望有人来同他们聊聊天,减轻点孤独寂寞。于是,协会对乐清市西城、南城、东塔等社区进行调查模底,排摸出一部分需要帮扶的高龄、空巢、病残老人,动员老年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至今协会共有“银龄互助”话聊对象229人。

    志愿者以“一帮一、多帮一、邻帮邻、朋帮友、亲帮亲、老帮老”等形式开展帮扶活动,各片区志愿者每月至少两次上门走访及电话问候。对于重点需要帮扶的对象,更是频繁前往。上门走访时,志愿者与老人们促膝谈心。由于彼此都是老人,心境相通,观点相近,相处时无隔阂,不少对象把结对帮扶的志愿者当成了好友知已。爱心话聊不仅仅是语言交流,还搭起了心灵的桥梁,消解了他们的孤独,增添了晚年生活的乐趣。

    对于一些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该协会组织了东塔公园晨练话聊队,乐湖榕树下话聊站,婆婆、公公话聊室等,让老年人的生活不枯燥。

    对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困难的老人,志愿者们热心协助老人买菜煮饭,就诊买药。当碰到特殊情况,如贫困孤寡老人房屋破损、急病突发等,志愿者就会及时与其亲人联络或向社区干部、民政部门汇报,以求解决。从2013年协会服务记时启动至今,协会共累积上门话聊计36436人(次),计53745小时,参加志愿者141707人(次)。

    志愿者们还对“银龄互助”对象做到临终关怀,有病上门看望问候,临终后志愿者到场送别。10多年来志愿者们已为141位老人送终,受到老人家属的称赞。

    此外,志愿者们还持续对老人开展宣传科普、健康培训等各项活动,将敬老爱老行动落到实处。

    带着父母来个“亲情游”

    “年纪大了,没要紧事绊住,我们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过去想走,但没有时间,经济条件也不允许,现在不走,以后就走不动了。”昨日,正在香港旅游、购物的黄阿婆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近五六年,她的4个子女每年至少两次带她和老伴外出旅游,他们因此也成了老年朋友口中的“幸福老人”。

    黄阿婆名叫黄阿英,今年70岁,虹桥人,老俩口曾在虹桥经营一家面店,辛苦一辈子,拉扯4个子女长大。

    “5年前,几个子女一定要我们将面店盘给别人,让我们别再辛苦了,好好享受天伦之乐。”黄阿婆说,盘掉面店第一年,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媳妇就带他们去北京玩了一个星期,费用全部由孩子们出。

    “那是我们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乘飞机,一大家人都十分兴奋。”黄阿婆说,旅行中她和老伴拍了许多照片,回来做了好几本影集。后来,子女们每年都安排陪父母去几个地方旅游。

    “2015年旅游的地方最多,去了海南、丽江、三峡和桂林等地。”黄阿婆说,一次出去一周左右,每次都有至少两名子女陪着,尽兴玩了一周后,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又去另一个地方旅游。

    “这些年,我和老伴将我们想去的地方都游遍了。”黄阿婆说,最近,子女们还帮他们办了护照,打算过阵子带他们去国外看看。

    像黄阿婆这样,子女们轮流起来陪他们去旅游的幸福老人还真不小。乐清青年旅行社总经理杨旭忠曾建了一个群叫“带着妈妈去旅游”,群友们经常晒他们带父母去旅游的照片。

    近日,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乐清各旅行社采访了解到,往年重阳节,老年人自己组织或村老协组织外出旅游的旅游团较多,近年来可能出于安全考虑,组织老年人集体外出旅游少了,但子女带父母出去旅游的现象不少,特别是在每年的重阳节前后,许多孝顺子女暂时抛下手头的工作,带父母出去旅游。

    也有些老年人喜欢和老伙伴们结伴外出旅游。“孩子们都有工作要忙,还有年幼的孩子要照顾。”昨天,正在西双版纳旅游的董奶奶说,她喜欢旅游,但每次都让晚辈们陪同旅游不太现实,她更喜欢和同龄人出去旅游。

    “我们这批老年朋友都爱旅游,孩子们也都很孝顺,每次出去旅游,他们都会在经济上给予我们一定的支持。”董奶奶说,这样的方式也不错,孩子们尽了孝心,老人们也玩得开心。

    乐成街道北门村廊桥成了老人乐园。刘言勇 摄

    足浴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郑剑佩 摄

    认真聆听鼓词表演。徐小慧 摄

    孩子为“幸福家庭老人”献花。陈瑶璐 摄

    品登糕 听鼓词视频

    高娜 拍摄 汪洋 制作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重阳节特刊 00007 重晚晴:敬老爱老蔚然成风 2017-1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