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乐:多彩文体相伴桑榆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常权 杨海虹
进入新时代,生活水平提高,乐清老人们的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据市老协提供的数据,目前乐清全市活跃着老年人的体育团体221个,队员达6100多人,文艺团队155个。这些文体团队的成员通过参与多姿多彩的活动,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又一春。
乐清老年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在老年文化教育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建有两个市区老年活动中心,281所老年电大教学点,在校学员28642人,累计毕(结)学员53080人。
时装队演出。李震东 摄
在乐清市老年大学里,有一支非常活跃的业余文艺团队,那就是时装队。该队于2005年成立,清一色都是女队员,目前年龄最大的71岁,她们气质高雅,是一群追求美创造美的老人。
近年来,随着队伍的壮大,她们经常活跃在乐清的大小舞台上,也获得过不少荣誉。这不,重阳节快到了,需要参与的演出连着有好几场,这几天她们都赶着走场和排练。
10月24日晚,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老年大学四楼排练室时,看到队员们正对着落地镜,踩着高跟鞋,合着音乐的节拍,行步优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由内而外的魅力。每周一下午和周二晚上,在老年大学都能看到她们排练的身影。其中,有位穿休闲旗袍的队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叫施丽丽,如果不是鬓角的一小撮白发,你压根想不到她已经63岁了,她也是最早加入时装队的成员之一。
“第一年成立时,我们只有8名队员,到现在已经发展到30多人。”施丽丽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时装队发展得很顺利也很不容易,大部分队员都是凭着一腔热情坚持下来的。这些年来,每年约20场大大小小的公益演出,加上平时上课、排练,队员们不仅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而且表演时所需要的服装都是自掏腰包的,为了演出效果好,大家都很舍得投入,不少队员家里的衣柜里,都挂着好几套旗袍,还有一些生活装、高跟鞋、化妆品等,都是为配合演出买的。
当天排练,队员赵阿姨带着两岁多的孙女一起来排练,空隙时,队员们让小囡走台步时,小家伙儿一点也不矫情,左手拿起一把小圆扇,右手翘起兰花指,站好丁字步后就开始优雅俏皮的走起来。“因为我很喜欢时装表演,不知不觉中也影响了孙女,有时候过来排练,她很喜欢跟过来,这样也挺好,让我带娃、排练两不误。”赵阿姨笑说,最近表演多,很多队员都跟她一样,因为忙于表演和排练,家务事都顾不上了,背后要不是家人的默默支持,大家很难集中精力坚持训练,积极参加演出。
在很多人看来,时装表演无非就是在舞台上走一圈,摆几个pose而已。事实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相比一般的歌舞节目,时装表演讲究也很多,比如形体、动作、表情、着装、队形、礼仪、内涵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而这支时装队所有队员都是零基础开始,她们不服老勤练习,每一个步法、姿态,往往一练就是上百遍,还很会“抠细节”,在举手投足之间,甚至眼神、下巴、肩膀等定位都很注重。
“通过训练及演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提升了大伙儿的气质和自信心。”队员吴优华笑说,她以前从事金融行业,从来没想到自己退休后会成为一名“文艺兵”,加入时装队后,身边的同学、朋友都觉得她变得比以前更好了。
就是因为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变化,看到了更美的自己,所以大家一直坚持着。尤其这些年来表演任务很重,队员们家里的事也不少,但每次演出、排练,大家都积极参加,正是通过多年的训练,如今队员们个个走得有气场,专业范儿十足,也有了足够的底气去参加一些大赛,如在2016年第一届中华老年体育舞蹈香港国际艺术节上,她们在32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捧回了金奖。这个平台让队员们健康、快乐地去享受时尚、优雅的生活。
“人老了,精神面貌不能老。”不少队员们表示,站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最美的自己,还有新时代老年人的品位、个性和风采。
“银发”时装秀出时尚范儿
乐清旭阳路上的体育中心落成后,市区就有了两个体育中心,人称“新体”“老体”。虽然新体承担了大部分体育中心的使用功能,但老年人运动健身更喜欢选择方便的老体,因此,老体还是热闹很多。
在老体东看台的东南角,有一张铁质阶梯,每天早上,那张梯子边就围着一群跑步结束休息拉伸的人。来老体晨练的人把这个角落视为跑步者的精英俱乐部,确实,聚在这里的人都不简单,有的是乐清跑步男女前三名,有的跑龄超过20年。
他们都是乐清市长跑协会的会员。据介绍,长跑协会目前有会员260人,其中60岁以上的队员占了四分之一。
通过跑步锻炼,虽然刚开始因为风吹日晒脸部显老,但时间一长,坚持锻炼的人就比同龄人要显年轻。经常有队员抱着孙女孙子来操场玩,被别人误为抱着二孩来。就像去年厦门马拉松的一句口号,“跑跑马拉松,二孩好轻松”。
长跑的老人,都有一个特点,没有虚胖,就是说没有发福的身材,很多人还是精廋的,脸色红润,双目有神。不过要拥有这些健康的标志,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这些人中间,有人一年有300天登上乐成的最高峰鹰嘴岗,有人每天一趟西象山换线,有人每天雷打不动10公里,就算下雨也打着伞跑。
除了这些运动达人,还有部分老人是为了疗病而踏上跑道的。在长跑协会群里网名叫“双日”的跑友,他的事迹就非常励志。退休前,他因为脑溢血送医,上海医院的医生甚至担心他抢救回来会是植物人。“双日”是在旁人的搀扶下拄着拐走上跑道的,从被人推着走,到挪着步探着走,小碎步蹒跚着走,再到甩开拐杖蹭着走,如此坚持四五年,才开始快走、小跑直到今天的健康跑。现在,跑步已成了“双日”生活中一个固定的环节,出差收拾行李,第一件事整理跑鞋。从脑卒病人到健康跑者,别人看到的是一段神奇的经历,期间的艰苦却是外人所难以想象的。
有部分人是退休后才开始锻炼的,长跑协会秘书长施华玉的母亲,退休前的体重达到65公斤多,退休后通过体育锻炼,她的身体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体重也降到了只有50来公斤。在老体的操场上,只见她腰一弯就能双掌贴地,脚在单杠上一搁就可朝天蹬。自己锻炼完了,她还要儿女陪着在操场上走几圈,还开玩笑说是不让他们偷懒,养成锻炼的习惯。
正因为长期的坚持训练,长跑协会的老人们运动能力都很强。在省市一级的全民运动会中,一些娱乐休闲类的项目,由于年轻人需要上班抽不出时间,这些老人就代表乐清出赛。在滚铁环、投飞镖、绣荷包、滩涂乐等项目中,都取得过好名次。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大红标语,在体育场墙上特别醒目,在这标语下,老年人身着绚丽的服装,或跑步或健走,或跳广场舞和交谊舞,或打太极拳和木兰扇,他们通过不同的运动,诠释了一个相同的理念,“健朗的人生,就是快乐的人生”。
跑出健康新生活
队员们在参加滩涂乐比赛。徐学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