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滋滋:镜头里展精彩晚年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和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的四大节日。先秦启始,唐宋鼎盛,历千年百代,沿袭至今。重阳节有登高远眺、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祭祀团聚等习俗,因此,重阳节也叫“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
据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乐清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57万人,占总人口的15.87%,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明天是重阳佳节,本报推出《重阳节特刊》,全方位展示乐清老人的多彩生活,展现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依”的精神风貌。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露露
见习记者 黄如曦
婆婆们说笑玩乐走过25年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这些老婆婆每个月相约聚一次,搞搞活动,说说笑笑,一转眼,婆婆活动室开办至今已走过了25年了。”10月21日,乐清市翁垟街道婆婆活动室举行庆祝老人节活动,负责人赵笑娥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这是婆婆活动室搬迁到新址后的第一次活动。翁垟街道办事处及翁垟木兰体育健身协会向婆婆活动室分别送上慰问金。13名艺优幼儿园的孩子为80岁以上的婆婆献上红花。93岁的叶采娥胸前戴着大红花,笑得合不拢嘴,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精彩的舞蹈和戏曲等节目。
婆婆活动室成立于1995年,是全市唯一一所仅供女性老人学习活动的场所。“婆婆们很多是家庭妇女,年纪大了闷在家里很无聊,我就想办个活动室,把大家聚起来,一起说说笑笑玩乐玩乐,让晚年生活变得丰富一点。”赵笑娥说,活动室固定的学习活动日定在每个月的农历初二。
对上了年纪的婆婆们来说,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因此活动室经常会开展保健养生等方面的讲座,婆婆中间的退休医师、教师等自荐认真备课担任讲师。大家聚在一起,除了学知识长见识,还能一起锻炼、唱歌跳舞等,心态好了,精神头也更足了。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婆婆走出家门,参加活动,婆婆活动室从最初的二十多人发展到现在265人,由于场地的限制,对于后面报名的婆婆们只好婉言谢绝了。
“我很喜欢唱歌,活动室会专门请一些较年轻的老师来教,大家也愿意听我唱,同时也交到了这么多朋友,感觉很充实。”郑阿婆说。
此外,婆婆活动室还经常组织老人出去旅游,乐清及温州周边好玩的地方都玩遍了。“上课是第一大课堂,旅游是第二大课堂。有一次去温州江心屿游玩,正好下了大雨,路上有一些积水。有位婆婆一看乐了,卷起裤脚脱了鞋去踩水,说这是小时候才有玩的。”回忆起旅游时的趣事,婆婆们忍俊不禁。
家庭音乐厅里歌声飞扬
“我们昂首再启程,共筑中国梦……”10月22日下午,《共筑中国梦》的嘹亮歌声,从乐成一中退休教师张乐生家传出。当天下午,他与他组建的乐清市中老年幸福歌友会成员在他家的“音乐厅”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歌。
“十九大以后进入了新时代,接下去我们要排练《走进新时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人间第一情》。”最近一直在关注十九大消息的张乐生听了十九大报告以后激情满怀。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今年83岁的张乐生爱好广泛,酷爱唱歌,10年前萌发了组建歌友会的想法,很快付诸行动以歌会友。“刚开始只有十几个60多岁的退休老人,他们共同爱好唱歌,听说我组建歌友会,就都加入了。”张乐生回忆,为了方便练歌,他在自己家中设置了简易的音乐厅。
每个周末的下午,张乐生都会邀请大家来家里唱歌。刚开始,排练一首歌,都要花费一两千元聘请专业的老师来指导。
熟悉了练歌的套路后,张乐生自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第一段先听三遍,试唱;再第二段听三遍,试唱,如此往复,不断地听、唱,很容易一首歌就学会了。”每学一首新歌,张乐生就会买来著名歌唱家唱的光盘,先将歌曲的曲谱听出来用笔记下,再分段编排,一一刻录到光盘里,然后将曲谱和光盘都分发给大家,先回去听熟,再排练,基本上一个下午就可以学会一首歌。
年纪最大的歌友谷源坚持唱歌十年,现在他已会唱165首歌。团长潘巧珍原来喜欢跳舞,听说歌友会这里很热闹,就赶来凑热闹,平时一起唱唱歌,有演出需要伴舞,她会转变角色,带领大家一起编排舞蹈。
“我喜欢选择充满正能量的、曲调优美的歌曲让大家唱。唱着那些快乐的歌,自己的心情也变得美美的。”兴之所至,张乐生还自己编曲作词,歌友们演唱的《乐清人民喜连天》《纪念抗战胜利,乐清喜乐多多》等歌曲就出自他的手。
歌友会成立之后,张乐生经常组织团队参加歌唱比赛,并曾赴井冈山、韶山等地演出。张乐生表示,组建歌友会除了唱歌,在各地演出结束后与成员们一起游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是一大乐事。
七旬“老戏骨”
唱出不老青春
昨日下午,瞿玉娥要到柳市演出,她早早便起床准备,化妆、服装全要自己动手,所有细节她一一检查。最近这半个月,她很忙碌,几乎每天都有演出,还有人邀请她去帮忙排戏,她只要有空闲,总是一口应承。
“我已经77岁了,老喽,也想着不要太累,可是自己喜欢啊,有时候就顾不上了。”瞿玉娥笑着说。
在虹桥镇东街村瞿玉娥家中,挂着演出奖状20多张,金奖、银奖、铜奖的奖牌十多个,还有4个奖杯。家里挂着十几套越剧小生的戏服,如同一家小型的越剧服装馆。
“这是2014年6月《相约越乡》全国越剧名票友荣誉奖,由中国越剧戏剧家协会颁发,全国仅30名。”瞿玉娥说,获得这个奖,是对她60年越剧情缘的表彰和肯定。
瞿玉娥13岁时接触越剧,从此痴迷了60多年。她原是虹桥越剧团的生角演员,退休后,她对越剧的情缘不解,仍然坚持学唱新选段,参加各地的演出。除了在本地节日庆祝演出中频频演出越剧节目,还参加了全国各地甚至网络上的越剧迷演出活动。
2010年1月,她在香港国际紫荆花奖艺术大赛上,获得越剧组大金奖。2010年6月12日,她的《黄三袅拜亲爷》节目入选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综艺节目。
除了爱唱越剧,瞿玉娥还常常练习太极拳、刀,前不久还参与了一部微电影《排场》的演出。“《排场》是方言微电影,演员都是乐清本土的文艺爱好者,主题紧扣当下的移风易俗工作,我有幸能参演,觉得很幸运。”瞿玉娥说,家人都很支持她的爱好,儿子钱智慧如今是乐清市百花越迷社副社长,还教会了她使用电脑,她常在电脑上观看一些视频。
“新的选段我觉得好听便会跟着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瞿玉娥说,她会一直唱下去,越唱越年轻。
歌友会在表演。
张乐生 供图
婆婆们参加活动。黄如曦 摄
瞿玉娥扮演皇帝时的照片。
扫一扫 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