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标语 扮靓环卫车 柳市“创卫”处处是风景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清清/文 黄瀚/摄 “我刚把我的环卫车清洗好,请你们帮忙打扮一下。” 10月24日一大早,柳市镇环卫所联合柳市镇宣传办发起环卫车“装扮”活动。环卫工人们骑着三轮环卫车陆续来到指定地点,工作人员将一张张制作好的宣传贴粘贴在环卫车上。宣传贴上印着“讲文明 树新风”“人人参与门前三包”“倡导文明健康生活 营造优美舒适环境”等文明标语。不一会儿,环卫车变得崭新、整洁又美观。 通过几个月的创卫工作,柳市的城镇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农贸市场周边占道经营现象明显减少,村居背街小巷、沿河环境焕然一新,你看,连上路的环卫车都变靓了。 垟心村变“垟新村” 作为104国道、柳青北路交界处的小村,柳市镇垟心村村庄不大,但因交通条件好,新居民也不少。 当前,村里正在进行旧村改造工程。与新建的高楼大厦相对的,是村民居住多年的老村区域。老村较为脏乱,经过几个月的“创卫”攻坚后,每条背街小巷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小巷两侧房屋墙壁被刷白,看上去整洁统一,沿河环境更是焕然一新。 “以前人家来我们村,都说‘你这个村啊这么脏!’现在来看,都夸我们连垃圾死角都没有了。”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垟心村党支部书记石华光笑着说。 为了改善村庄环境,垟心村通过多次联合大扫除行动,有效清理村庄卫生,并及时开展日常维护保洁。 “干部、党员、村民都参与。第一次大扫除的时候,我们清理了30车的垃圾,大家一边干,一边说原来在平常看不见的地方隐藏着这么多垃圾!这样的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肯定不利。”石华光说,“清扫后,我们还联系消防车,冲洗了村里的每个角落。” 在如今的垟“新”村行走,每家每户门前的垃圾桶十分亮眼,还时不时见到崭新的垃圾屋。据了解,该村新打造了11个垃圾屋,并通过投用垃圾桶,倡导村民做好“门前三包”。 为了及时监督,垟心村实行分片管理制,村两委干部、党员各自负责一个片区。每天上午上班前,大家在自己的片区转一转,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村保洁员会立即前去处理。 “创卫村”根除多年旧疾 据了解,与垟心村相似,柳市多个“创卫村”都在“创卫”期间将多年的旧疾根除。 前西垟村与柳青北路毗邻,其村中主干道之一兆丰西路东西走向,东与柳青北路相交。“位于卡口位置的是一栋危旧房,是村中十多年的‘心病’。这栋楼周边环境十分脏乱,这次‘创卫’工作力度大,我们终于一举将这栋危旧房拆除,并向周边开展卫生整治,环境面貌大大提升。”前西垟村党支部书记吴建友说,“另外,这里一打通,兆丰西路有望向西与柳江路相交。到时候,大家出行又多了新选择。” 方斗岩村是新居民达8000人的大村,环境卫生一直是村中管理的难点。“如果大家没有环保意识,村里组织多少保洁力量都不够。”抱着这样的想法,方斗岩村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整治活动。 村两委联合党员每天6时驻守各个垃圾点,宣传、引导居民将垃圾入桶,不可随地乱扔。“一个星期下来,从一开始的‘磨破嘴皮子’,到后来的大家自觉、党员干部省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斗岩村党支部书记屠建国说。 东风村(包宅)是柳市建成区的老牌大村,处于柳市商贸繁华地带,曾经随处可见的“牛皮癣”大大影响了村容镇貌。“创卫”工作期间,东风村集中整治了堆放多年的建筑垃圾,还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根除“牛皮癣”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环境卫生有了质的改变。 各战线查漏补缺总动员 “经过几个月的整顿,柳市的环境的确在改善,主干道基本不堵车,路面上的垃圾少了,商贸繁华区的占道经营现象也越来越少,越来越有城市的样子了!”柳市镇镇长陈汉存说,“但是,一到村里,就能明显感到差距。” 在10月24日上午召开的柳市镇“创国卫 迎复评”工作会议上,陈汉存再次动员参会的村居、职能站所、科室等100余名相关人员,要求大家再接再厉,查漏补缺,组织所有力量维护“创卫”已取得的成果。 “各村做好垃圾点、门前屋后、绿化带、垃圾桶等的清理;环卫部门要做好路面保洁;市场监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要做好农贸市场内外的管理。”柳市镇副镇长陈海敏对当前创卫工作的重点进行再部署。 8月份以来,柳市镇“创国卫 迎复评”攻坚进入白热化阶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环境整治,为创成卫生镇而持续努力。 建成区范围内的东城、南城、北城、新城社区协同34个创卫村(包括6个城市社区)党群合力美化家园;柳市交警中队、住建分局、环保分局、市场监管分局、学区、卫生监督所、运管所、市三医、镇卫生院、安监分局等相关职能站所,以及柳市镇社会事务管理分局、村镇建设分局、农业分局(河道办)、宣传办、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环卫所等相关科室深入一线发挥职能作用。 扮靓后的环卫车。 垟心村沿河环境焕然一新。 扫一扫 看视频 黄瀚 拍摄 汪洋 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