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带身份证,就可办很多业务 城南便民服务中心搬迁新址“开门迎客” “在开展便民服务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城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顾海丹介绍,市民除了可以在大厅办理城市建设、农业经济、社会事务等审批和服务事项,还可以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机,线上办理相关业务。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方式,实现“一站导引、一网通办、一库共享、一端服务”的便捷化服务。 “只要你带上二代身份证,就可以在这里办理很多业务。”在大厅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域,工作人员跟前来办业务的市民讲解自助服务机器的使用方法。只见这位市民将二代身份证放置在机器的感应区上两三秒,机器发出“滴”的一声,人脸识别系统启动。确认身份后,按照机器提示,只用两三分钟就能办理提交业务。 24小时自助服务采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市民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查询政务信息、自助申请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业务以及查询有关信息。据了解,目前它可为市民提供交通违法查询和罚款缴纳、机动车年票缴纳和查询、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打印查询、参保证明打印查询等服务。 “24小时自助服务厅的开放让市民在任意时间自助查询、打印、上传相关资料。我们会在后台进行整理、梳理,将结果提供给群众,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服务零距离’。”工作人员说,24小时自助服务实现了网上办事和实体便民服务大厅深度互动,将自助服务、网上服务、人工服务和热线服务有机融合,让群众获得更便利、更智能的便民服务新体验。 今年,城南街道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城南街道还计划在服务中心大厅引入相关职能部门服务窗口,对“个人建房、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做新尝试,探索部门融合的服务新方式。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甜甜 近期,在市区中心公园西门对面,刚搬迁到这里的城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门迎客”,以崭新的面貌和更加科技快捷的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民化服务,助力城南街道“最多跑一次”改革。 提供三大块51项服务 10月15日9时许,城南街道南岸村的叶老伯来到位于金溪路188号的城南便民服务中心。一走进大厅,宽敞整洁的环境让他眼前一亮。他来到窗口,办理医保报销事项,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在提交相关材料后,工作人员帮助他复印、上传信息,短短几分钟,就办好了业务。 离开大厅前,叶老伯连连称赞:“接下来只要等钱汇到卡上就可以了,真的很方便!” 一个上午,新的服务中心陆陆续续来了数十名办事群众,大家都开开心心满意归去。“新的中心环境很好,办事效率和服务也更好了,我们来办事感觉很舒坦。”市民林女士说。 城南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9月27日,城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新中心办公场所面积达300平方米,共设有12个服务窗口,目前为市民提供城市建设、农业经济、社会事务等三方面共51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内容。 宽敞舒适的休息等待区内摆放了饮水机,还为市民提供老花镜、WIFI服务等。大厅内的触摸屏上,介绍了城南街道的概况、中心管理细则、办事制度、首问责任制等七项管理制度。一旁的丰收驿站,方便市民存取款、转账、缴纳水电费等。 办事大厅的左侧,还开辟了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区域,市民可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查询政务信息、自助申请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业务以及查询有关信息。 在提升外在设施环境的同时,便民服务中心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完善工作人员办事制度等,以更高效快捷的审批服务效率和质量,为群众提供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办事更便捷。 将服务延伸到家门口 “接下来,我们将在村、社区安装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办理相关业务。”顾海丹介绍,近期,城南街道已经着手在南草垟村、中驰湖滨小区、南虹广场等村、小区和人流量大的场所,安装自助服务机器,并逐步推广,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并通过手机APP等网络通道,让机器换人,推行“市、镇(街道)、村(社区)”多级联动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办事不打烊”政务服务新模式。 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 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叶培锋 摄 操作演示。叶培锋 摄 扫一扫 看视频 蔡甜甜 拍摄 汪洋 制作 市民在窗口办理业务。蔡甜甜 摄 城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