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城事
3  4  
张思远、郑佰洪入选
温州“最美家乡人”
让有故事的地名,成为乐清音符
12岁少年
获封“棋王”
与你结缘,今生幸事
乐清歌唱家演绎红色旋律
犯盗窃罪被刑拘
乐清歌唱家演绎红色旋律
犯盗窃罪被刑拘
30余篇作品通过初选
30余篇作品通过初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有故事的地名,成为乐清音符
2017-10-17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琴微

    地名是浓缩的历史,是缩写的文化。地名文化是乐清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挖掘地名文化蕴涵,提升乐清城市文化品位,前段时间,市政协就乐清市地名文化进行了专题调研,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走访、开座谈会等形式,为提升地名文化积极出谋划策。

    逐渐走进历史的老地名

    “你是哪里人?”

    “城底司的。”

    在南岳镇,你只要说是城底司的,人们就知道你来自后塘村。“城底司”这个小地名源自这里明代抗倭时设有的白沙巡检司衙门而得名,如今在地名册里已找不到这个地名了,而在群众的口口相传中,仍在流传着这个有着当地特色的文化符号意义的地名。

    “行政区划调整后,一些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地名如四都、左原、海屿、万家等都不再使用,很可惜。”委员们调查发现,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一些老地名逐渐消逝。如城区东门片旧城改造导致瑶田巷、李宅坦等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消失。由于建设需要,造成原地形消失,很多地名也随之湮没。如白石钟前水库建成后,原卧溪岭等地名退出历史舞台,蒲岐原有的兵台、水门、炮台等体现抗倭文化的地名,柳市的龙眼井、郑氏公园等,由于建设原因也消失了。

    “要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委员钱礽武建议,对一些已经消失而具有特殊文化信息符号的地名要予以保护,这些地名可以让人找到乡土的根,可选择移用或扩展派生新的名称,使之“复活”。如杭州萧山区将老地名移植到新建的楼房、道路、居民区、社区等名称上,以使历史久远、品位较高的老地名得到流传。乐清在开展“城中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时,可将原村名移植使用或在原址竖牌立碑记载,留下乡愁记忆。

    不走心的新地名

    黄山路、泰山路、武夷山路、深圳路、珠海路、长江路……这是委员们在北白象某工业区看到的一些路名,如此“高大上”的路名,给人一种进入大上海的错觉。而市区金溪路跟金溪搭不上边、千帆路路名泛化,没有体现地方特色。白石大园村搬迁后命名为新村,没有留下原有村庄的特点痕迹。由于书写困难,北白象、天成的巉头被简写为才头,白石霓岙被改为坭岙。

    地名用序数词来命名也很普遍,乐清经济开发区都是经几路纬几路,虹桥有一村、三村、四村、七村、八村,其他地方还有里一、里二、里三、华一、华二等。特别是上次区划调整后,学校的命名用序数词,柳市镇的学校命名多到柳市十五、十六小学,连教育系统的人,也搞不清楚这些学校在什么地方。

    政协委员林回清对乐清地名文化一直都很关注,还去萧山等地考察过地名文化。“规范地名命名程序,力求彰显乐清地域文化特色。”林回清建议,成立地名评审委员会或地名专家库,建立广泛征求意见机制,做到集思广益,使地名命名更科学规范。

    “地名不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更凝聚着当地群众的归属感。”委员周开阳认为,对于一些含义粗俗、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名实不符的地名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此外,要严控地名变更和注销。

    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

    一个个地名,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让乐清这座以音乐命名的千年古县,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潮起潮落,很多地名几经岁月浮沉,其背后的美丽故事,已鲜为人知。

    此次市政协的地名文化专题调研,进村入户,通过当地文化人和乡人的记述,重新了解到了许多地名的故事。原来,柳市的东凰屿因在凤凰山之东而得名;晚斜阳村旧名饭茶垟,意为垟底劳作间歇喝茶吃饭之地,清末乐清旅居瑞安名士陈虬按谐音改名至今;马仁桥传说是一位将军曾牵着一头高头大马,通过此桥,当地人便以此而命名;翁垟门前因在荷岙门前而有此名称……

    地名所关联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地理地貌、历史、建筑文化、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乐清虽然出版了《乐清县地名志》《地名文化探析》《时间深处的名字》等地名专著,但地名文化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研究地名文化,有利于还原历史面貌,梳理地方人文脉络。”委员谢加平呼吁开展深层次的地名文化研究保护,重视地名文化研究成果的保存和利用,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或以地名类别为单位,编成系列丛书。

    委员林回清和钱礽武建议,利用文化礼堂和编写乡土教材在全市中小学施教等多途径做好地名文化宣传。可开展“乐清地名文化展”“乐清地名文化论坛”等活动,让公众广泛参与。利用地名文化资源中反映历史发展的地名或产生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地名,打造地名文化旅游品牌。

    让有故事的地名,成为乐清音符

    乐清政协

    乐清市民在市图书馆查阅地名专著。刘言勇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城事 00004 让有故事的地名,成为乐清音符 2017-1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