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框架持续拉开,中心城区加速拓展,柳白新区加快建设,港口新城完成规划编制,城市化水平达67%
南虹广场等一批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路之遥·奥特莱斯商业广场、正大新生活城市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推进
全市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31个,市图书馆、文化馆、新体育中心等公共文体设施建成投用,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评,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市
打造温州市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个,三产占比从39.1%提高到49.2%。雁荡山月光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全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6.3%。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建成一批文创园、电商园、众创空间,宋湖里坊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文化创意试点街区,乐清成为中国电商百佳县市
大步迈向城市化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伊格
国庆长假里的一天傍晚,家住市区环城东路的陈林准备出门。
陈林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工作,节假日回家,免不了与好友们聚餐。约好下午5点半,陈林刚出门就看到了一排共享单车。“呀,乐清也有共享单车了。”他随即放弃开车的打算,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出发了。
这次聚餐,好友将地点选在汇丰路附近,冷锅串串、火锅、炸鸡、香辣蟹……一整条街的美食餐饮,简直是吃货集结地。大家在一家炸货店坐下,边吃边聊。
赴约的还有好友黄建,理工男出身的他现在是软件工程师,和陈林住在杭州滨江区,一晃已经打拼四年。
“每次回家,都感觉乐清洋气了一点。”黄建说。
“对啊,你们怎么还跑到杭州工作?”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问道。
“以前觉得大城市生活比较舒服。”陈林说。大城市逛的、玩的、吃的地方都多,交通发达,夜晚不打烊,这在过去的乐清是体验不到的。
在他的印象中,以前的乐清就像是“城乡接合部”,一个公园,一个老车站,一家书店,南大街是最繁华的地段,但一到晚上9点钟后也是空荡荡的。“感觉什么都有一点,但什么也都缺一点。”
“不过现在乐清倒是越来越酷了。”黄建开口说道,这几年他出门几乎不带现金,杭州早已实现线上支付全覆盖,乐清无现金交易也越来越广泛,连菜市场的摊位上都挂上了二维码。
“对了,晚上我第一次在乐清骑共享单车。”陈林告诉记者。
三个月前,共享单车进驻乐清,一时间轰动全城。负责乐清地区的哈罗单车运营总监杨江说,乐清文化底蕴深厚,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基础,这是公司选择投放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它是一个能够让人放松的城市,希望共享单车的出现能改变乐清人的出行方式,增添城市活力。”
“还记得以前咱们怎么看电影吗?”黄建回忆说,以前每次看场电影都要花去一天时间。“早上坐客车去温州,到电影院赶紧买票,随便吃点东西看电影,结束后还要赶在末班车前回乐清。”
7年时间,乐清综合体商城如雨后春笋冒出,随之而来的各大影院,完全满足了乐清人的观影需求,线上购票、消费也不再是大城市的特权,难怪有“90后”由衷感叹:“真的是厉害了,我的大乐清!”
“就说这汇丰路吧,我都不知道啥时候有了那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黄建说。汇丰路沿线原是乐清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经过改造,一些具备强烈时代意义的旧厂房成了文化创意园。从2014年开始,汇丰路将多个文创园整合形成乐清市首个时尚创意文化产业街区——“宋湖里坊”,主打“年轻、快乐、活力”的文化氛围。
聚餐后,有人提议:“对面有家密室逃脱,去玩一把?”
“猴啊猴啊(好啊好啊),然后再来场宵夜!”有人响应。
……
晚上9点半钟,久违的欢聚后,陈林又骑上共享单车,快乐回家。此时,乐清的夜生活刚刚开始。
这些年,乐清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都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益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经济集聚效应凸显,城市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乐清市委党校副校长李利群说:“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减少了沟通的距离障碍,降低了经济交往成本,让生活更为便利,为城市的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城市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缩小了与大城市的差距,吸引在外的高校毕业生纷纷回家乡创业,这对于乐清优化区域人力资源结构,实施‘双创’战略大有帮助。”
“厉害了,我的大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