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虹桥
3  4  
城市“后花园” 美颜白龙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后花园” 美颜白龙山
虹桥打造北部休闲旅游度假区
2017-10-16

    城市“后花园” 美颜白龙山

    虹桥打造北部休闲旅游度假区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海燕

    近日,市民爬白龙山时,总能看到挖土机在山坡上作业,这里正在建设一条直通白龙山的长达9公里的登山路。届时,市民可以从虹桥开车或步行上山游玩。山路的建成,既缩短了路程,又能进一步为白龙山聚集人气,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

    这是虹桥镇建设美丽“后花园”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镇以建白龙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加大旅游的功能配套和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北片休闲度假区。

    300余处景点扮靓白龙山

    据史料记载,白龙山开山鼻祖为张重华,开山始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白龙山海拔716.1米,为虹桥区域最高峰。白龙山古称丫髻山、窖岙山,据明永乐《乐清县志》记载,“窖岙山,即丫髻山,去县东五十里。山北曰山门乡,山南曰瑞应乡。山绝高,海舰皆以为准。”

    溪西村村民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白龙山以奇洞怪石、幽谷秀水、名寺古刹、森林景观为特色。主要景点有上宫、下宫(双髻寺)、透天洞、九州岩、连霄嶂、后洞、龙水喷、青云道观、天门阵、仙人床等300多处,由巨石垒叠而成,以奇石取胜,移步换景,奇趣横生。

    “仙人之居”是对白龙山的美称,山上的景点,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村里的老人们津津乐道,让白龙山增添了仙气和神秘色彩。

    其中,龙水喷是位于青云道观前的一泉眼,形状似龙嘴,相传有清泉从嘴中涌出,长年不绝,暴雨过后可喷射高达2米,由此得名。在青云道观前,还有笔砚池,一个长方形的水池,里面开满了睡莲,边上是一条白龙。

    在笔砚池的旁边,有一个巨大的岩石,叫仙人岩,岩上留有两块仙人棋盘和多个仙人脚印,传说是仙人在此下棋留下来的,边上还有浅浅的石坑,一连姓砍柴人观棋忘归,从而遗留下来成为时光印记。

    从仙人岩沿着山路行走十来分钟,可见蘑菇岩、鲤鱼岩、海豹岩、喜鹊岩等岩石群,这些岩石如同其命名,或是憨态可掬的海豹,或似散开的蘑菇,一块块惟妙惟肖。

    双髻寺位于白龙山半山腰,站在石门庵门口远眺山上,可以看到两块巨石,双髻峰、丫髻峰拔地而起,宛如唐宋时期女性的双髻,双髻寺由此得名,并于2005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州岩和连霄嶂是白龙山的最高峰,两岩对望,蔚为壮观。九州岩也称“仙叠崖”,巨石横一块竖一块,似城堡,它常被云雾飘绕,可验晴雨。当地有俗语:“白龙山戴帽夏日丽”,意为山顶有云则晴,无云则过数日就有雨,附近村民说此俗语甚准。

    连霄嶂也是群石叠砌,但砌法另类,一块块都是竖立的。附近有较多的奇峰怪石,如仙鹅石、仙劈岩,还有后洞。

    山间美景揽来南来北往客

    白龙山秀丽的风景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游玩,外国游客也赞不绝口。今年夏天,来自美国的客人小何一家三口爬上白龙山观奇石、赏美景,又在山上尝美食。友人问她对白龙山的印象如何,她竖起大拇指称赞,说体会到了异常的快乐。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上,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随虹桥镇溪东、溪西、上仙垟、下仙垟等村干部上山探景,寻求开发景区良策。一行人沿着台阶拾步而上,欣赏雨中美景。此时的白龙山烟雾缭绕,雾气在远处飘动,雨水在近处洒落,那些奇石添了些许朦胧之美。

    龙水喷上开阔的仙人坐,那些或是平坦的岩石或是形态各异的岩石,在烟雾下显得娇媚起来。

    看完岩石一路前行,却是乡间小路,幽静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溪流环绕,天空、碧水、青山交相映衬,构成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宛如踏入仙境,让人忘却世间喧嚣。

    行走半个多小时,进入双髻寺,这是明朝的石构建筑,明代石山门、石殿等保留完好。

    而对于一些户外登山爱好者来说,他们去白龙山游玩,还会自己走出一条山路来。

    胡银安是虹桥人,每个星期都要爬一次白龙山。他最初走的是登山道,近两年开始走“野路”。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朋友一起爬山,他建立的“走吧户外”微信群成员目前已达350人。每天群里一吆喝,便有人响应,一同上山,少则两三人,多则几十人,有时心血来潮,他也会独自登上白龙山。

    “对于我们这些户外爱好者来说,喜欢自己探寻新路,从荆棘中穿越,边走边探索。尽管经常走得一身泥泞,但是心情却特别好。探险游能开辟新路,发现更多的景色,再带着群友来游玩。最近,我们就发现了一处适合岩降的新地方。”

    山下村庄齐心打造“后花园”

    白龙山美景也吸引了山下的村民对其进行开发。2015年6月份,从溪西村合兴集团厂房北面开始,到双髻寺,一段长达9公里的通山路开工了。

    “2010年,我们通过规划设计,建了5万多步的游步道方便市民行走。随着需求加大,我们谋划建一条通车路,直通山上,得到了能人志士的支持。”溪西村干部说,这条路总投资2000多万元,溪西村筹集400多万元启动建设。去年,村里还启动了森林公园的建设,并在山脚建了门台。

    目前,该通山路已经完成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余下道路由溪东、溪西两村共同建设。今后,市民登山可以选择从溪西村驱车至山顶欣赏美景,也可以从溪东村或溪西村的游步道直至山顶。

    近年来,白龙山的配套设施建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品质不断提升,多个景点设了指示牌,方便游客观赏。与此同时,梅花基地、杜鹃花基地等相继开发,山上沿路种起了樟树、红豆杉、桂花等绿化树木10000多株,市民可以在不同季节赏花、采摘游。

    溪东村村委会主任连振三告诉记者:“溪东、溪西两村是虹桥到白龙山的必经之地,这次通山路的建设,我们两村各派两人,共四人一起管理,又雇请本村村民做粗工,现在山路已经初具雏形。”

    由于溪东村内道路网不通,今年4月份,新一任村两委上任后,为了打造白龙山东大门,启动了安远路、仁建路的拓宽贯通工程,建成后将直通山脚。与此同时,村里又紧锣密鼓抓村庄环境建设。如今,村口的文化生态园基本完工,绿树种起了,凉亭建起了,村民称这半年村里的环境发生了大变化。

    目前,溪东村两委准备修建山脚门台工程,与溪西村的西边门台遥相呼应。村里还计划修建深河桥头到村口的绿色景观带,真正形成一个贯通的旅游景观带。

    牧童抛歌急盼纳入旅游点

    日前,虹桥镇溪西村村民连旭辉录制的《白龙山牧童抛歌——对鸟、对树、对落水》音乐视频,以白龙山上的自然风光、鸟鸣、水声作为背景,在当地广为传播,唤起了老人的回忆,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连旭辉今年46岁,他唱抛歌是受父亲连正远的影响。他父亲小时候是牧童,有过抛歌的经历,并一直珍藏着那份记忆和情感。连旭辉童年常跟着父亲上山农作,跟着学唱牧童抛歌。

    连旭辉说,白龙山山麓曾经在牧童间盛传着抛歌,声调高亢豪放,曲调朗朗上口,唱法灵活多样,歌词内容丰富,诙谐风趣,就像展示地方文化的百科全书。广为人知的《对鸟》,便源自抛歌,是众多抛歌中的一个。

    然而这种众人抛歌的场景在上世纪50年代基本消失,时下,他和父亲上山游玩,经常放嗓高歌,一唱一和,有时会吸引登山的老人一起唱。

    会唱抛歌的人越来越少,连旭辉觉得非常可惜,他根据父亲和老人们的唱法录制视频将其传播。2017年6月份,连旭辉参加由省文化厅主办,省非遗保护中心、浙江音乐学院、省非遗保护协会承办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音乐展演展评活动,演唱抛歌《对鸟》,并荣获“薪传奖”。

    连旭辉在温州市区上班,可他最近几年几乎每个周末都回老家一趟,有时收集民间音乐素材,有时上白龙山抛歌练嗓。他说,虹桥还有很多民间音乐、儿歌童谣等说唱文艺都亟待抢救和传承,这些对于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尤为重要。因而他时常带着笔记本及录音录像设备,走访当地年长者,希望将地方的文化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没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就算穿上华丽的衣裳,留下的依然是一种空虚的情感。白龙山山麓有太多的文化需要挖掘,白龙山抛歌只是其中一种。”连旭辉说,“我们期待白龙山旅游将抛歌内容纳入其中,使游客能在旅途之中,享受天籁之声,闲下还可合声共鸣。”

    春日林间赏樱花,夏日田间摘蔬果,秋日山间拾落叶,冬日云间品腊梅……如今,一幅白龙山美丽乡村游乐图正在建设者的“画笔”下逐渐变成现实。

    走在虹桥北部乡间道路上,有白龙山、蒋宅、大乌石、小乌石等多条登山道,有大乌石樱花园、小乌石垂钓,市民休闲旅游有了多个选择。

    虹桥镇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贯穿了小乌石、上滕和溪东、溪西等精品村。沿线各村为打造休闲旅游村不懈努力,小乌石村建起了河滨公园,大乌石能人志士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建了福安桥、樱花园,溪东村则筹备在村口种植50亩油菜花基地......

    今年溪东村能人志士捐资100多万元。“我们村集体资金薄弱,欠缺启动资金,于是村两委带头,带动能人志士捐资,这才有了我们马不停蹄的建设,我们村口的文化生态园才得以开工。”连振三说,溪东村口两棵大榕树是浙江松成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包秀松捐赠,溪西村游步道与长廊接受能人志士捐献中。

    去年,白龙山上一处总投资达80多万元的70米长廊由芙蓉镇的方大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昌方捐助。

    “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就是要结合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底蕴,带动餐饮等产业发展壮大。”溪西村干部说,白龙山山脚下,各村干劲十足,以白龙山发展为契机,希望通过旅游业来带动村集体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后洞。王微 摄

    九州岩。王微 摄

    指示牌随处可见。王微 摄

    户外爱好者岩降。胡银安 摄

    虹桥镇“十三五”规划蓝图为打造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港口新城。包括北片在内,着力实施“一心四区”特色发展的五方面新格局。

    一心指的是打造宜居舒适、文明有序的城市中心区。实施二产向东、三产向南,逐渐转移老虹桥核心区城市压力。

    东片打造规模集聚、生产智能的高新产业区。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精密模具+小镇建设为抓手,着力发展以汽车电子、精密模具为主的支柱产业,推动工业技术革新,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促使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南片打造消费高端、服务多样的新兴商贸区:依托港口新城平台,全力推进虹桥商贸、物流及文教卫体等产业南拓发展,打造辐射北翼的高品位商贸集聚区,初步形成现代商贸新城格局。

    西片打造退二进三、协作发展的转型示范区。加快西工业区转型步伐,形成服务周边镇街的新型商贸服务区,强化区域联动,形成北翼组团发展的和谐局面。

    北片打造绿色富农、养生度假的生态休闲区。依托3.5万亩粮食功能平台,调整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强化产业链、价值链概念,加强农业品牌化运作,实现现代农业联动发展。同时,以白龙山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精品民宿和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虹桥的“后花园”。

    虹桥打造“一心四区”新蓝图

    链接

    乡间小路。陈海燕 摄

    小桥流水。王微 摄

    林荫小道。王微 摄

    俯瞰白龙山。赵建国 摄

    美丽乡村游画卷徐徐展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虹桥 00004 城市“后花园” 美颜白龙山 2017-1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