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城事
3  4  
杨小花7年还债路
让他喝洗洁精洗脑?
无证驾驶上高速
哪来许多艳遇? 分明冲你钱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雪中送炭的恩情,她一辈子记得
杨小花7年还债路
2017-10-16

    「乐清好人」

    ⑤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叶萌

    在智仁乡小坑岙村,提起杨小花,当地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好女人”。近日,杨小花因“诚实守信”名列“乐清好人榜”。

    举债52万元救夫

    杨小花今年62岁,身材瘦小,是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山村妇女。

    上世纪90年代末,杨小花和丈夫项小富在温岭一家废铁皮厂打工。2005年1月的一个夜晚,项小富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时,被一个酒驾司机撞倒,司机看项小富昏迷不醒,就开车逃逸。项小富在医院治疗了一年左右,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

    “我老公住院期间,好多亲朋好友主动借钱给我,有几位亲戚,他们自己也没钱,是向他人借来给我的。”杨小花说,还有十几名工友,当时自发凑了6万多元捐给她,以及很多好心人捐给她数百或数千元。

    “患难见真情。”杨小花说,她很感动,让大儿子一笔一笔地记下这些人情债,将来她一定要还。

    在杨小花的精心照料下,出院后的项小富活了两年多才离世。丈夫去世后,家里欠债52万元。

    后来,肇事司机抓到了,法院判了他6年有期徒刑。因为司机家里经济困难,民事赔偿款至今没有支付分文。

    凭双手挣钱还债

    在照顾丈夫及中风婆婆的那些年里,杨小花积累了丰富的护工经验。凭这一技之长,以及她对病人的耐心和好脾气,杨小花成为医院里最抢销的护工。

    “可护工的收入维持家庭正常开支都难,想攒钱还债几乎不可能,何况24小时在病房里。”杨小花说,于是她有了一个想法:同时照顾几个病人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杨小花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儿子项加武说。“妈,那不是养老院吗?不过,您这想法能成功的话,我也不外出打工了,我可以回来帮你一起照顾病人和老人。”项加武说。

    大儿子的承诺坚定了杨小花办养老院的决心。此后,她去了一些养老院考察、学习。可是她手头没有资金,欠亲朋好友的债都还没有还,再向他们借绝对开不了口。苦恼了很久,杨小花最终鼓起勇气向原来工作了十多年的废铁皮加工厂老板周先生借钱。周先生二话没说就借给她5万元。

    动工后,村邻和亲友们又主动借给她五六万元。2009年,杨小花的养老院正式开业,取名为“天福养老院”。第一年,养老院就收了12位老人。

    “我们村及周边村的人都知道杨小花脾气好,照顾病人耐心。”前天,来天福养老院看望母亲的同村村民俞章和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他妈妈项金花79岁了,中风了13年,之前都是他父亲照顾母亲的。3年前,他父亲去世了,他母亲主动要求到杨小花家去。

    “我在这里很开心,杨小花一家人对我们都很好。”项金花告诉记者,她中风后手脚不便,吃饭很慢,讲话口齿也不清楚,但杨小花对她很有耐心,比亲人都好。

    “目前,养老院里有16名老人,来自乐清市各地。”杨小花说,她日夜和他们待在一起,方便照顾他们。

    “杨小花带着孩子们种了许多瓜果蔬菜,养了许多鸡鸭,平常老人们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菜和自家鸡鸭下的蛋。”村邻项先生告诉记者,养老院吃用的水是山水,不花钱,连老人们挂吊针用的架子也是杨小花自己做的。总之,能省的她都很省,但对老人她又很大方,夏天会买西瓜给老人们降暑,体弱的她会蒸蛋糊喂给他们吃;想吃肉、吃鱼的,她也会买来给他们解馋,老人们吃得都挺满意的。

    一笔笔还清债务

    办养老院积攒了一点钱后,杨小花拿了两万元先还给了妹夫冯定春。“当时抢救我老公时,妹夫向他人借了4万元送到医院,这些年,我们本利都没有付他一分。”杨小花说,4年后,妹夫为建房子到处借钱。她送还妹夫2万元,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收。

    “我办的养老院现在上轨道了,有能力还债了,余下的我以后慢慢还。”好说歹说,妹夫才收下这2万元。后来,妹夫的两个女儿相继考上大学,杨小花分数次给她们凑学费,终于还清了欠妹夫的4万元。

    “第二笔债务是还我老公的外甥王心苗。”杨小花说,老公在抢救期间,医院数次催款,那天外甥来医院看望,得知情况后他马上打电话给朋友,借来2万元帮她交了抢救费用。

    “王心苗长年在外务工,挣钱不多,他为我们借了2万元,年年付利息,而我们没有付他一分利息。”杨小花说,办养老院攒了一点钱后,她分3次还给王心苗2万元。

    接下来的几年,杨小花看谁家有困难或急用钱,她就先还谁家的债。“许多人说不要我还,我刚将钱还回去,他们又给我送回来了。”杨小花说,“他们都很好,但他们赚钱也都不容易,无息借款给我这么多年,现在我有能力了,一定要还给他们。”

    在杨小花的坚持下,一些亲朋好友收下了她的这份心意。

    “我爸刚出事时,温岭有18个工友凑了6万多元送给我妈。后来他们都不在厂里干了,我妈为找到他们,还上这些钱真花了不少心思。”项加武说。好在杨小花通过多方联络,终于找到了那次募捐牵头的那个工友,通过他最后找到了所有人,并一笔一笔全部给还上了。

    “好多人当时送来几百几千元的,说捐给我的,不要我还了,可我过意不去。”杨小花说,他们都是打工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们雪中送炭的恩情,可没还钱她心不安。在她的坚持下,那些几百几千元的,也一一还上了。

    “最后一笔债务去年刚还。”杨小花说,就是创办养老院时周老板借给她的这5万元。去年,杨小花偶然听说周老板破产了,住的房子也被拍卖了。她日夜坐立不安,马上去借了一些钱,凑足了5万元,去温岭找到周老板还给了他。

    通过8年的辛勤付出,杨小花和孩子们不仅将老人们照顾好,赢来老人的肯定和家属的称赞,还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如今,天福养老院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只可惜床位有限,杨小花只能谢绝。

    “现在我无债一身轻松,只想好好地照顾这些老人。”杨小花说,既然干了这行,就要对他们负责,将他们照顾好,让老人舒心,让他们的家属放心。

    雪中送炭的恩情,她一辈子记得

    杨小花7年还债路

    杨小花在照顾老人。叶萌 摄

    扫一扫 看视频

    叶萌 拍摄 汪洋 制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城事 00003 杨小花7年还债路 2017-1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