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要闻
3  4  
居仁巷更宜“人居”了
让市民少跑腿
叫信息多跑路
政务改革 机器换人
乐清检察官获能手称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乐清网视 | 返回主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居仁巷更宜“人居”了
2017-10-12

    居仁巷更宜“人居”了

    旧城建设掠影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小双

    离陈焕雷家不到20米远的地方,居仁巷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 66岁的陈焕雷有一儿一女,他在居仁巷71号已住了60年。在他眼中,居仁巷真正的变化发生在近5年间。

    在施工现场,市旧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金可洪向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介绍,这条路有16米宽,主车道12米宽。目前这条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供电管网主管道已铺设完成,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弱电管线已完成90%,等铺上沥青就可以通车。

    “以前的居仁巷前后全是老旧房子,下大雨时,路上都是积水,一辆三轮车骑进来,其他人就难通行了。现在这两条路(指东云南路与拓宽的居仁巷)都是这几年通过旧城改造拆出来后建成的。”站在东云南路上,陈焕雷指着不远的东门片A、B地块几幢高楼告诉记者,好多老邻居都住上了新楼房,还有老邻居住到了滨海新区。

    过去最让陈焕雷揪心的不是道路狭窄,而是一遇大雨巷路就被积水淹没。“过去只要下一场大雨,我们出入就很困难。为了防止下大雨时巷路积水漫进屋里,屋基通常要提高几十厘米,我家的台阶就有六七十厘米。”陈焕雷记得,有一年积水发现得早,他家人将电冰箱等搬到楼上,才没有造成大的损失,而巷里积水最深处有两米多。

    “那时我家都漫到了这个位置。”陈焕雷指着门框上的一道痕迹说,尽管过去了很多年,依然看得出来。“现在这道路有十几米宽。路这么宽,尽管还叫居仁巷,此巷与原来的巷却有天壤之别。”

    “以前我的房子被其它房子围得严严的,尤其是一楼,几乎不见太阳,非常阴暗潮湿。现在好了,太阳一上山,就晒到我家。”陈焕雷的街坊汪先生开心地说,“拆迁将我的房子拆成了沿街店面房。前面的房子刚拆,这条路还没开始建设时,就有卖电器的商户以近3万元的年租金来租我家的房子。这在以前,我们一家连想都没有想过。”

    汪先生将一楼的房子留一间方便一家人出入,其它两间出租。

    “原来的居仁巷等老城区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现在好了,不但路平了、宽了,而且有绿化带给我们带来惊喜。你看这屋前屋后都搞了绿化,走在路上特别舒心。”陈焕雷说,自从东云路开通后,原来废弃的老酒厂、老米厂成了文化创意园,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位于东云南路、修缮一新的徐宅迎来八方客,这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古宅,没有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成为了旧城区人们留住乡愁的又一载体。前几天,陈焕雷特意到徐宅坐坐,感觉非常好。他感慨,徐宅荒芜了这么多年,如果不是旧城改造,它可能不会被这么多人关注,也可能不会有那么多有识之士为保护古宅出力。

    “现在东门片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了,东塔公园成了我们老城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还有中医院正在拆扩建。离家不远,银溪两岸柳树依依,景贤人家打造得这么精致。我儿子前几天回到家里,羡慕说还是老城区好,环境越来越优美,生活设施越来越完善,他都想住回来。”傍晚,陈焕雷又换上休闲服,出去溜达了。

    原来住在市区建设东路的金先生搬进了“海上明月”。“我原来的老房子,上个厕所还要上下楼梯,很麻烦。”金先生说,如今住进新小区,再加上小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生活便利了许多。 郑剑佩 摄

    乐成街道银潭新园的住户们领到了房产证和契证。 刘言勇 摄

    东云南路临时停车场投入使用。 刘言勇 摄

    通井街沿河一侧老旧房屋开始拆除,这条老街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拆后的通井街将拓宽至约30米,连通长乐路以及将被拓宽的人民路。 刘言勇 摄

    2017年初以来,乐成街道围绕“一溪(银溪)两岸(老房子、古巷、文化遗迹)三桥(北门廊桥、姜公桥、太平桥)四馆(实验小学、周氏爱莲馆、东溪书院、文化礼堂)”打造景贤人家。景贤人家成为全市首个家风家训传承基地。 刘言勇 摄

    2013年5月

    2015年10月

    2016年9月

    2016年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乐清日报 要闻 00005 居仁巷更宜“人居”了 2017-10-12 2